摘要:可事实上,这里的学问也没有多难,只需要不碰触几个基本原则,就可以充分避免孩子“病从口入”,让自己无需外援,成为有具有“吃能力”的人。能一大对口味独特的食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孩子吃起来,最后发现不过都是些口味剂的油脂食物,也就是我们身体最少需求的那一部分。

在我国的古代既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也有“病从口入”的阐述。有人同时看这两句话会觉得他们彼此相互冲突,可对于一些有智慧的人来说,却深谙这两句话其中的道理。

其实,最需要掌握这两句话的人群就是我们这些宝爸。因为“吃”和“病”无不关系着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健康绝对是每一个妈妈、每一个家庭最渴望的。那么如果来认识这两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呢?

一、民以食为天

食即食物,也就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东西。天当然是指天空、老天。同时也暗喻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其意思就是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吃很关键,它像给我们的生命撑起的一片天,正所谓“一顿不吃饿得慌”“人是铁饭是钢”。所以,要让孩子吃,而且要重视孩子的“吃”。

二、病从口入

光吃还不能从根本解决我们的问题,毕竟时代不同了,吃好了对人们有力,吃不好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的老祖宗才得出了“病从口入”的智慧。

让吃变成一种文化,当然,也代表着一种能力。说它是文化我们都能理解,但如果说它是能力,可能有些却比较迷茫。其实,所谓能力,就是你做饭的水平,一个连米饭都不会焖的人,说他有做饭的能力你信吗?

当然,懂得那些东西不能吃,那些东西怎么吃才安全,也是一种能力。深谙一日缺一不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还要注意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进而改变孩子的吃的食物。比如冬天多以补为主、多以清淡为主等等同时属于“吃能力”范畴。

但很遗憾,拥有这项“能力”的在当今社会上已经很少见了。大家更多的是依赖饭店、外卖或者雇请来的营养师。

可事实上,这里的学问也没有多难,只需要不碰触几个基本原则,就可以充分避免孩子“病从口入”,让自己无需外援,成为有具有“吃能力”的人。

原则一:营养不过剩

将这一条列为“一”是满足了时代的需求。毕竟沧海桑田,社会已经演变成为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各种食物的出现,随着一家一个孩子的宠溺。啥都舍得给孩子吃,啥都敢给孩子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大家开始比着吃,撵着吃。却忽略了孩子吃的太多不利于消化,孩子吃的太好会导致营养过剩的弊端。

结果孩子小小年纪得了肥胖病、慢性病、性早熟等等,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原则二:零食不限量

水果,干果,巧克力,果冻,油炸鸡总之,孩子喜欢吃,然后给他们吃,什么都不放弃,也就是说,孩子一定要放弃吃。但这种思想已成为儿童健康的杀手。我们应该知道,生命中对人体最重要的是食物的精华。此外,还有水果和蔬菜、牛奶、鸡蛋、鱼,最后还有油、香料等。

可偏偏现代人不信邪,非要反过来。能一大对口味独特的食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孩子吃起来,最后发现不过都是些口味剂的油脂食物,也就是我们身体最少需求的那一部分。还有的孩子一天大量吃蛋、喝奶,结果粮食反而没有空间容纳了。

长期以往,我们的孩子身体不生病才怪,因为正确的饮食结构被打乱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就不会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这下你明白了,就算孩子得了什么怪病又能怪谁呢?说到底还不是“病从口入”造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