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版權歸所有

很多小朋友不能接受批評,只能聽表揚的話。一遇見批評就生悶氣,甚至哇哇大哭。媽媽們就苦惱了。那孩子犯錯了怎麼辦,做的不好怎麼辦。一旦他們因爲批評鬧情緒就很難進行溝通,聽不進意見了沒法改進。作爲家長肯定不能讓孩子將錯就錯啊,那孩子犯錯的時候怎麼辦呢?

請允許孩子犯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可以理解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但也請你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理解一下他們的行爲。有的媽媽看見小朋友愛玩水,尤其是下雨天,喜歡踩水坑,哪裏有水就往哪撲把衣服弄溼了弄髒了就會嚴厲的批評,大喊大罵小朋友不聽話、不懂事。嚴厲的媽媽甚至會體罰孩子。

殊不知小朋友正處於對水的敏感期,他需要去探索去感知這個奇妙的大自然。媽媽們在批評小朋友之前一定要有同理心,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一想。其次,犯錯也不是絕對的,要看你衡量的尺度。

小朋友天生是不會說謊的,但是他們爲了躲避媽媽的嘮叨、批評也會開始撒謊。這時候媽媽們就更急了,不僅犯錯還不誠實。

其實拋開撒謊的原因,客觀的看撒謊對小朋友的大腦發育是有益處的呢。因爲他們要思考更多的細節來描述包裝他的謊言的真實性。這一過程鍛鍊了他的思維能力,在情急的情況下圓謊大腦還會充斥更多的血液助於循環。

什麼是試誤說

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通過動物學習的實驗研究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實驗中的貓經過不斷盲目亂撞最終找到出口遲到小魚由此得出一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簡言之學習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要不斷的嘗試。嘗試過後,才能發現錯誤並且加以改正。身體肌肉都是有記憶的,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就能不斷的減少錯誤的反應而正確的反應被不斷肯定並且增加。

所以,學習成長必然要有一個試錯的過程。犯錯並不可怕,換一個角度看,這是好的,因爲又多了一次改進的機會。

孩子犯錯怎麼辦?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從有了自我的意識開始就會不斷地去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但是幼兒時期由於生理上的侷限,他們能做的通常只是在他的生理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比如:發出噪音、破壞秩序等等一系列大人認爲的錯事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以滿足他們心理上的價值感和歸屬感需求。知道孩子犯錯是因爲成長需求之後是不是更能包容他們了。

但是,光有包容是不夠的,包容只能讓我們自己不生氣,錯誤是事實。還是要引導孩子行爲規範合理。媽媽們要以身作則,和孩子們一起成長,這纔是高質量的陪伴。

不能一手亂扔果皮一邊和孩子說不能亂扔垃圾。不能前一句教孩子講話要文明後一句粗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能光靠約束、壓制、設定框架,而是要引導、啓發、激勵孩子積極向上,自我教育。

簡·尼爾森博士曾說過: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所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很重要。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字面就可理解爲積極地,和善的,沒有懲罰也不驕縱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廣爲提倡的家庭教育體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家庭民主,言論自由。

父母和孩子平等溝通營造友好親切的家庭氛圍。以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增強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更多自主的去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有效管教有三個標準,分別爲:

1.是否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從牙牙學語,會說“我”字起就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他們需要一個有愛的環境需要認識自己的角色需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所以不能的約束或者代勞,儘可能的引導孩子在能力範圍之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辦法。這樣既讓他們心理上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得到滿足又能培養更強烈的自主意識和責任心。

2.是否做到了長期有效

對孩子的教育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不建議用賄賂的形式管教孩子。比如:考到100分零花錢翻倍,這種賄賂式的方法可能短期有效但長遠來看對孩子的價值觀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會滋養他們源源不斷的物質慾望。給孩子的獎勵可以是更有意義的事,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的。比如:給爸爸化妝,穿愛媽媽的衣服... ...

3.是否有教會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品格和生活技能

教育孩子是否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待人友善,文明禮貌,助人爲樂等等。以及是否教會孩子必備的生活技能。日常的穿衣洗漱、飲食如廁等等,這些教育是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緊密相關的。

正面管教”的兩大關鍵原則:

1.和善與堅定並行,才能愛而不驕縱;

在遇到問題是大人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情緒穩定和善,不急着與孩子爭辯是非對錯。一定要有耐心保持理性的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真是的想法,從根源上發現問題。這是候如果過於嚴厲急躁就很可能誤解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行爲叛逆。

而堅定則是在發現錯誤的時候,找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堅定的去解決,不能驕縱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更可怕的是一錯再錯。失敗乃成功之母,犯錯的時候恰當的引導反而能讓孩子進步。讓孩子敢於承擔自己的錯誤,有責任心,有有信心去探究。家長堅定的態度就很重要。

2.讓孩子參與到決策中來,這樣他們更願意遵從規則;

讓孩子參與決策,能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如果規則都是父母定的,那離了父母他們還會無所是從。別忘了孩子也有很強的自主意識。

讓他們自己制定規則,他們就會有責任意識。比如:班級裏的律委員會讓大家午休期間不能說話,這就是他制定的規則。如果說話就犯規觸線了。他們自己就會意識到錯誤行爲會產生後果,並且要自己承擔。

孩子犯錯,允許犯錯和制定規則相結合

那麼孩子犯錯到底要怎麼懲罰呢?可以制定“罰單”犯錯就要收到罰單,負強化。罰單怎麼設定呢?

1.所處罰的內容要和犯錯的場景有關聯

相關聯的場景有助於加深孩子的 記憶,更正錯誤的做法加以改進。比如:孩子老是發出噪音,甚至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可以罰他一個小時不許說話當木頭人不和他對話。如果是在公共場合打擾其它人,那還需要向他人道歉。

2.避免過度懲罰

不能辱罵或者體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過度懲罰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如果懲罰過度小朋友還可能爲了躲避懲罰來撒謊。要知道懲罰的意義在於促進孩子改正,而不是的責罰。

3.“罰單”要可執行

一定是要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罰單纔行之有效,如果是不可行的那就失去了意義。比如很多家長會說現在不犯錯要長大以後如何如何來彌補,那不是亡羊補牢嗎?罰單要行之有效,及時的強化孩子的記憶以此加深印象。從而改正錯誤。

4.提前溝通

給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說好,比如玩水槍只可以在洗手間,不可以把客廳弄溼,如果弄溼了孩子要負責才幹淨。如果做不到,媽媽就要懲罰一個星期不能玩水槍了。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明確原則,契約精神也是要從小培養的。

經過以上分析,我相信作爲一個家長,他不會太擔心孩子的錯誤,並給他一個完整的試錯過程。摸索終究是一種成長的方式。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蹲下來,你會發現天上真的有“不明飛行物”,這是他們對天馬星空更寬容和理解的地方。以身作則,積極引導。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寬容、友好、自信和負責。在他長大和你變老之前,盡你所能去嘗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