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的水泥大桥把两端的水泥公路连为一体,小河流水碧波荡漾,大桥河畔绿树葱茏。近日,记者在紫云自治县火花镇九岭村,通过采访,了解到该村通了康庄大道,架起了幸福大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

新旧桥对比

“这座桥建起来后,不仅方便了村里1300名多村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脱贫攻坚和集体增收。”在火花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工作人员、九岭村支书、主任罗昭华的指引下,记者看见在新建设的大桥一侧相距几米的河面上,有一座低矮狭窄的石板桥,两座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这座旧桥是百姓出行的必经之路,是90年代修建的,路面窄、不好会车,重型卡车和大货车无法开进村。到雨季涨水时,河水常常可以把桥淹没,阻碍了百姓出行,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长一点的车转弯上桥很困难,大一点的车都无法进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也很不方便运送不出去。”罗昭华说。

新桥合龙当日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脱贫路子千万条,哪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于九岭村来说,修建新桥是必要之举,亦是迫在眉睫之需。

据了解,2019年11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企业工委书记刘彤到九岭村调研,了解到旧桥制约百姓出行和该村产业发展后,及时协调了两百多万元资金来修建新桥。

村里新修的硬化路

“资金一到位,新桥就开始修建,虽然期间遇到疫情的影响,停工了一段时间,材料也无法运输进来。但2月中旬复工复产之后桥梁建设立马跟上,前后共用了四个月时间建好。”罗昭华说,把桥修建起来了,百姓特别开心。在3月25日新桥合龙那一天,很多百姓都跑来看,大家还为新桥起名字,有的说叫幸福桥、有的说叫小康桥,最后还起了“争执”。

走在桥上心安稳了。

不再担心害怕下大雨了。

桥修通了,客车也开通了,到镇里赶场就更方便了……

问及新建设好之后的感受,百姓们由衷地表达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

从九岭村出去读书,又回到家乡工作的村干部韦光荣也感慨地说:“我们村土地以山区为主,山形起伏较大,以前没有电,要挑水上山喝,村里连马路都没有,都是山间的石头路和泥巴路、路很陡,到火花镇赶集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如今这些老路都被草淹没了,串户路四通八达、通组路拉近了村镇的联系。今年新桥修通了后,重卡和大巴等都可以开进来,我们的棕树产品等都方便运输出去了。”

九岭村蓝顶鸡舍遍布山间

据了解,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下,九岭村村党支部全力整合资源,积极争取和协调项目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于2020年1月初实现了该村自然村寨组组通12000米硬化路、5600米串户路。全面完成亮化工程,建设35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整个村民组,带领干部群众着力打造优美整洁的村景村貌和干净舒适的宜居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路通了,九岭村的产业也发展起来。该村在荒坡和公路沿线种下了棕树,在林间布满着蓝色鸡舍,山间鸡鸣响彻云霄,还有蜜蜂养殖、果树种植,产业花开遍地,百姓致富有门路。

棕树产业促进百姓增收

村民韦德进依靠管理养蜂、负责树苗装卸、种植树苗、割棕等有了稳定收入。

而该村交洞组的村民罗汉则放弃外出打工,在家里发展起了产业。

“以前通村的桥太窄,车子出行不太方便,我家门口的路也是泥巴路,走路都是一脚泥,现在你看,家门口的路多敞亮,条条大路通往各个小组。我自己弄起了一个鱼塘,目前有7000多的鱼苗。还种了1亩多西瓜和4亩多蜂糖李,今年还要继续种几十亩水果,老人家就在在家织织线,一家人挺开心,我发现在家乡发展也挺好的。”罗汉说。

农户的鱼塘

不仅如此,罗汉还带动了贫困户也参与到草鱼养殖中来。

“我们两老带两个孙孙,现在大的在外面工作了,小的在遵义读大学。都是靠政府呀,我们才享有低保和入股分红等,政府还给老伴找了‘一村七员’的保洁员工作。孩子读书还有助学资金,不然我们怎能过得下去哟。今年看到罗汉养鱼,我们也跟着做,我们一定要脱贫。”70多岁的罗启贤坚定地说。

克服雨水少的困难,一起从镇上拉水来浇树;走村串户补齐短板;运送产品出村……在九岭,干群齐心谋发展,幸福桥连通致富路,桥架好了,路通了,产业兴旺了,百姓笑起来了。(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姚福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