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18日,在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杜立特率領下,16架B-25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機羣飛到了日本本土的上空,他們此刻正在進行一場正對日本本土的戰略性轟炸。

但是,這場轟炸起到的效果不不盡如人意,因爲B-25轟炸機巡航時間短,且裝載的炸彈數量少,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給於日本帝國造成重大打擊。

於是從1943年開始,美軍開始研製一種大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會具備超強的動力、優秀的飛行續航能力、載彈量大等等特製,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轟炸機。

這架轟炸也就是後來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當時世界上飛行領域最頂尖的存在,這架B-29加滿油可飛行5千多公里,單次載彈量接近10噸,並配置着10多挺機炮。


有了這樣一種轟炸機後,美軍可以真正意義上的對日本本土採取戰略性轟炸,直接無視日本的空中防禦。

時間來到1944年6月15日,B-29轟炸機機羣迎來了第一次首秀,68架B-29轟炸機組成的機羣飛到了日本南部的九州,它們攜帶着近100噸炸彈來到了八幡鋼鐵廠的上空。

這座鋼鐵廠是日本重要的產鋼鐵基地,每年的產量佔到了日本鋼鐵年總產量的20%,在炸彈落下之後,八幡成爲了一片廢墟,但八幡鋼鐵廠所遭受的損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因爲只有一枚炸彈真正命中了八幡鋼鐵廠的主建築,但圍繞着八幡鋼鐵廠周圍的建築,幾乎都遭到了致命摧毀。

此後,美軍持續性的高頻率的針對日本本土進行打擊,日本隨着絕對防禦圈的失守,再無阻擋美軍轟炸機轟炸本土的防禦力量,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美軍的轟炸機羣在日本本土上空出沒。


從1944年6月至該年9月,美軍出動了約30次轟炸任務,但並沒有針對性大規模的對日本重點城市進行轟炸。

可當時間該年9月8日,美軍第一次派出上百架B-29轟炸機組成機羣,並且由航空兵少將李梅將軍所率領,針對性的轟炸日本的首府東京,並且在轟炸過程中,李梅將軍將日間轟炸改爲了夜間轟炸,因爲日本的工廠並不密集,從而針對性的轟炸作用很小,並且日間還會遭遇日軍飛機的攔截。

也正是因爲改定了夜間轟炸,此後讓轟炸行動從針對性轟炸工廠變成了“無差別”轟炸,當時日本的工廠大多是磚石結構,而居民屋大多是木製結構。

針對這一個特點,李梅將軍提議將高爆彈改爲燃燒彈,所以此後我們可以瞭解到,當美軍每一輪轟炸東京的時候,東京都會變成一片火海,猶如“天火焚魔”一般。


在如此高頻的轟炸中,最厲害的幾次當屬1945年2月24日的大轟炸和3月9日的大轟炸,在2月24日的這場轟炸美軍動用了200多架B-29轟炸機,每架B-29轟炸機攜帶了2噸燃燒彈,讓東京2.8萬棟建築物直接被焚燬,超過十萬東京人無家可歸。

而在3月9日的這場轟炸中,美軍更是動用了334架B-29轟炸機,並且裝滿了燃燒彈,東京再度陷入了大火焚燒之中,這不僅僅只是一片大火,這更像是一片火海。

東京政府無法撲滅大火,只能動員東京的居民們逃離燃燒建築,當然,面對如此高頻的轟炸和如此大量的燃燒彈,很多人根本逃無可逃。


所以我們後來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僅僅一夜之間,東京市區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焚燬,約十萬人因大轟炸致死、超過百萬人無家可歸。

當然,這並沒有結束,因爲日本帝國當時並沒有投降,所以此後轟炸還在繼續,除了日本東京,美軍此後還陸續轟炸了名古屋、大阪、神戶等等十餘座城市,其中過半城市的市中心超過一半的建築物被摧毀,特別是名古屋,城市中心78%的建築物直接被破壞,損失的程度完全不遜色於被核爆的廣島和長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