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國足球聯賽有過空前繁榮,呈現過繁華景象。但繁華背後都是用金錢堆積起來的,並不是我們足球本身發展良好所迎接的收穫,其實就是足球經濟泡沫所造就的浮華景象。對於足球泡沫之下,從一開始就遭到很多專業人士詬病,只不過那時大部分人都沉浸於浮華的喜悅當中,並沒有認真審視足球泡沫將會帶來嚴重後遺症。

隨着時間流逝,中國足球泡沫化問題逐漸浮現,早已超越足球本身發展規律。中國足協雖然總是成爲球迷抨擊的對象,但中國足協對於足球泡沫化問題還是很重視,這幾年確實作出不少補救措施。只不過中國足協的措施不夠及時,亡羊補牢,還是未能制止大動盪的發生,即本年22傢俱樂部先後解散退出。亦或者是,人們沉浸於浮華景象之下時,已註定今日大動盪的結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註定永載史冊,未來隨時會被人們所提及。疫情襲擊下導致很多球隊經濟直接崩潰,不得不作出解散決定;但是很多球隊經濟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直接垮掉,長遠的三五年輕就有明顯問題,呈現頹廢趨勢。比如近期成爲熱搜的天津天海,以及中甲的廣東華南虎、上海申鑫、四川FC和遼寧隊,皆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伏筆。而貴州恆豐和長春亞泰在衝超最後階段緊急剎車,皆是經濟泡沫衝擊之下玩不起的節奏。

如今22傢俱樂部退出,中國足壇經歷此次巨大震動之後,進入全面反思,包括那些經濟良好的金主們。近日,廣州富力董事長黃盛華接受《足球報》採訪,談到中國足球的經濟泡沫。黃盛華認爲經歷這次大動盪之後,中國足球聯賽正迴歸理性,逐漸擠掉經濟泡沫,相比於往年,今年已擠到70%的泡沫。黃盛華也談到一定程度是因爲疫情影響,但疫情之前很多投資人就已深切體會到中國足球的泡沫化問題。

綜合來說,能夠頂得住的將會減少投資,而頂不住的就直接解散退出。這兩年中甲球隊不想升超,基本都是在中超玩過,投資不見效果,寧願退其次而穩住腳步。隨着足球泡沫的褪去,中國足球聯賽才能迴歸正確軌道,投資人們也迴歸理性。據黃盛華估計,2022年是中國職業聯賽的一個節點,屆時很多高額合同到期結束,中國足球聯賽的高額合同就隨之減少。那麼市場將全面迴歸理性,基本擠掉這十年來的泡沫,進入新的發展週期。

從中國目前的四個級別聯賽來看,中冠受到的泡沫影響最小,畢竟是最低級別聯賽,一直以來遭遇的泡沫衝擊較小,本年度整體已經進入理性狀態。中乙有9支球隊退出,留下的基本能頂得住,投資會進入理性;但是中乙面臨一個新問題,中國足協新政讓中超預備隊打中乙,恐怕會對中乙造成新衝擊。若是中乙又變得不平衡,進入新的發展週期就會重蹈覆轍,中國足球聯賽將還是重複泡沫化的老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