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维回不了冀县只好回天水关,可此时天水关哪里还容得下他,太守以为他是诸葛派来骗城门的,于是便闭门不出,也不让姜维进城,还让人用乱箭射他。话说当年先主去世托孤于诸葛亮,当时曹魏无可但当大用之人,而蜀国却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兵强马壮,赵云、魏延这等猛将依旧勇猛,如此大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诸葛就有了北伐的意向。

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负我国四大名著之名。而三国里的英雄好汉以及奇人异事也是数不胜数。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小说里的某些内容肯定是以夸张甚至虚构的写法写的,但毕竟是根据历史事实所写,大部分还是比较真实的。相信我们一谈起来三国必然离不离开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他一手推动的三足鼎立的局势。


谈起诸葛亮我们耳熟能详,但他的徒弟却鲜有人知。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学识渊博,胸中满是计谋。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人者便可安天下,卧龙便是诸葛亮。在小说中,诸葛神机妙算,基本是没有败绩。当然,他虽说没有败绩,但是遇上某些人也或多或少会吃一些亏,而他的徒弟姜维便是其中之一。那诸葛亮又是怎么收服他并收他为徒的呢


话说当年先主去世托孤于诸葛亮,当时曹魏无可但当大用之人,而蜀国却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兵强马壮,赵云、魏延这等猛将依旧勇猛,如此大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诸葛就有了北伐的意向。攻打魏国之时有一关名为天水关,而姜维当时只是一个天水关太守手下一个地位卑微的将领,当时诸葛准备用炸城计却被姜维识破。一击不下,他当然不会就此放弃,但是他却是想能使破他的计谋的人不简单,在知道那人是姜维之后便起了惜才之心。


姜维此人是个大孝子,而且对魏国也是十分忠诚。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诸葛在得知姜维的基本情况之后,便利用姜维是一个孝子这点,排魏延去详攻打姜维老母亲居住的冀县。姜维知道后赶紧前去与魏延交战,这正中诸葛亮下怀,魏延没与他打几个回合便放他入城。此时诸葛的计谋也成功了一半。


像姜维这种对国家十分忠诚的人是相当难招降的,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而且还很简单,那就是离间计。因为诸葛亮手里有之前的魏国降兵,让他们在乔装打扮一番,非常容易就能混进城池。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叫夏侯降兵,此人还不简单,他曾经是天水关咬守的上司,他一入城,就被太守好生招待,他谎称自己在冀县被投降的姜维所驱赶。那太守还是很相信自己的上司的,但是诸葛亮还是不放心,他要有百分之两百的把握。于是在夜间,他派人假扮姜维到冲下扣关,大骂那个降兵夏侯,说他们说好一起投降,现在自己已经在蜀国高官厚禄,他却背信弃义。太守听了这个更加相信姜维是已经投降了。


此时就差最后一步,要逼得姜维无处可逃。诸葛在运送粮草之时特意露出破绽,姜维必定出城抢夺,趁着这时,冀县空虚,魏延便袭击了并占领了冀县。姜维回不了冀县只好回天水关,可此时天水关哪里还容得下他,太守以为他是诸葛派来骗城门的,于是便闭门不出,也不让姜维进城,还让人用乱箭射他。姜维走投无路,况且自己的老母亲又在诸葛亮的手中,只得降了。


诸葛亮虽然满腹经纶却苦于没有传人,而此次得姜维让他非常满意。于是姜维就成为了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弟子。姜维可以说和关羽相似,两人都是文武双全。诸葛亮对自己这个弟子也是倾囊相授,在诸葛去世之后,还给姜维留下了他毕生所学,希望姜维能够代替他好好辅佐后主。可惜后主昏庸无能,刘备托孤之时便对诸葛说过,若是后主无能,便可废帝自立,不过诸葛确实忠心耿耿,尽心尽力,虽然刘禅真的无能,诸葛仍然没有违背他内心的忠诚。


但是无能就是无能,诸葛在世保护蜀国无忧,死后留下弟子姜维。但是魏国那时已经被司马家族所掌控,司马懿的智慧可并不比诸葛亮低,并且司马的儿子都可堪大用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蜀国的灭亡是迟早的,即使有着姜维这样的名将谋士。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的确有些可惜,但从客观的角度也无可厚非,毕竟国家终究要掌握在有能力的领导人下,才能强大昌盛呀!不知道大家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