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专家猜测,当年武则天也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果说这件书法不在唐太宗古墓中,会不会再武则天的乾陵里呢。为了一个小小的猜测,郭沫若甚至愿意放弃整座历史遗产,这实在是有些冲动,好在总理并没有理会他的要求,而且还下令不许挖掘,一直到至今这座古墓都还未曾挖掘,或许在考古技术相对成熟的时候,专家会对此采取挖掘措施。

说到《兰亭序》,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它的作者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作为书法家擅长隶、草、楷、行各体,并且他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摆脱了汉魏之风,自成一派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奉为“书圣”。而著名的《兰亭序》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这幅书法是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以文会友的时候写出的,记录了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人饮酒赋诗的过程,还抒写了内心的感慨,被人们称为“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推崇,还曾亲撰《王羲之传论》,还临摹了王羲之的诸多书法。


失传千年的《兰亭序》到底在哪座古墓中?

有历史记载,唐太宗实在是太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于是便将此书法当成是自己的随葬品带到古墓中。因为这一信息的记载,多年来唐太宗的古墓无数次被盗墓贼挖掘,墓中的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奇怪的是并未在墓中发现《兰亭序》的存在,因此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到底真正的《兰亭序》在哪里?有专家猜测,当年武则天也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果说这件书法不在唐太宗古墓中,会不会再武则天的乾陵里呢?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这座古墓的占地面积非常广,达到了40平方千米。乾陵的修建风格非常奇特,采用了“因山为陵”的修建方法,将整个古墓镶嵌于山体之中。而且古墓的陵区还采用了长安城的模样修建,古墓的周边还分布着17个小型陪葬墓,葬有皇室的其他成员与功臣。在盗墓贼盛行的上个世纪,唐代大多数古墓都早已被盗墓贼严重侵害,只有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乾陵现世,郭沫若:请求考古挖掘

那么这座宏伟的古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上世纪60年代,一支工程队在梁山进行施工建设,谁知在挖掘的过程中竟然发现了一座宏伟的古墓,后来在专家的研究下发现这座古墓竟然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乾陵的出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以郭沫若为首的众多专家表示要尽快挖掘,以免被盗墓贼先下手。但有一部分的专家认为我国现如今的考古技术并不成熟,如果贸然挖掘很可能会对古墓造成巨大的伤害。其他专家的提议郭沫若根本没有放在心中,他直接致信给总理表示有挖掘的信心,希望国家可以同意。


为什么郭沫若怎么想要挖掘这座古墓呢?这其中不止是怕盗墓贼挖掘而已,更多的是为了证实王羲之所著的《兰亭序》是不是真的存在于乾陵中?为了一个小小的猜测,郭沫若甚至愿意放弃整座历史遗产,这实在是有些冲动,好在总理并没有理会他的要求,而且还下令不许挖掘,一直到至今这座古墓都还未曾挖掘,或许在考古技术相对成熟的时候,专家会对此采取挖掘措施。其实总理之所以不愿意挖掘这座古墓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有明定陵的教训在前,大家都不敢再轻易地做决定。


考古界的悲剧:明定陵的挖掘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向国家提交了挖掘明定陵的申请,并且严肃地表示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挖掘这座古墓,在国家的同意之下,他带领了一众专家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找到了定陵的入口,并且鲁莽的闯入墓内,致使很多书信文物全部被毁,古画文物全部褪色,一件价值珍贵,颜色明亮的黄袍也变成黑色,损失非常严重。最后皇帝的尸骨也被人们当成是“牛鬼蛇神”从棺材拉出批斗。明定陵的挖掘可以说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大悲剧,所以后来发现古墓的时候专家才会如此谨慎的处理。如此看来禁止挖掘乾陵实在是明智之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