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專家猜測,當年武則天也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如果說這件書法不在唐太宗古墓中,會不會再武則天的乾陵裏呢。爲了一個小小的猜測,郭沫若甚至願意放棄整座歷史遺產,這實在是有些衝動,好在總理並沒有理會他的要求,而且還下令不許挖掘,一直到至今這座古墓都還未曾挖掘,或許在考古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專家會對此採取挖掘措施。

說到《蘭亭序》,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它的作者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作爲書法家擅長隸、草、楷、行各體,並且他的書法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擺脫了漢魏之風,自成一派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奉爲“書聖”。而著名的《蘭亭序》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這幅書法是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以文會友的時候寫出的,記錄了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人飲酒賦詩的過程,還抒寫了內心的感慨,被人們稱爲“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極爲推崇,還曾親撰《王羲之傳論》,還臨摹了王羲之的諸多書法。


失傳千年的《蘭亭序》到底在哪座古墓中?

有歷史記載,唐太宗實在是太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於是便將此書法當成是自己的隨葬品帶到古墓中。因爲這一信息的記載,多年來唐太宗的古墓無數次被盜墓賊挖掘,墓中的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奇怪的是並未在墓中發現《蘭亭序》的存在,因此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到底真正的《蘭亭序》在哪裏?有專家猜測,當年武則天也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如果說這件書法不在唐太宗古墓中,會不會再武則天的乾陵裏呢?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墓,就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這座古墓的佔地面積非常廣,達到了40平方千米。乾陵的修建風格非常奇特,採用了“因山爲陵”的修建方法,將整個古墓鑲嵌于山體之中。而且古墓的陵區還採用了長安城的模樣修建,古墓的周邊還分佈着17個小型陪葬墓,葬有皇室的其他成員與功臣。在盜墓賊盛行的上個世紀,唐代大多數古墓都早已被盜墓賊嚴重侵害,只有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乾陵現世,郭沫若:請求考古挖掘

那麼這座宏偉的古墓是怎麼被發現的呢?上世紀60年代,一支工程隊在梁山進行施工建設,誰知在挖掘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了一座宏偉的古墓,後來在專家的研究下發現這座古墓竟然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乾陵的出現震驚了整個考古界,以郭沫若爲首的衆多專家表示要儘快挖掘,以免被盜墓賊先下手。但有一部分的專家認爲我國現如今的考古技術並不成熟,如果貿然挖掘很可能會對古墓造成巨大的傷害。其他專家的提議郭沫若根本沒有放在心中,他直接致信給總理表示有挖掘的信心,希望國家可以同意。


爲什麼郭沫若怎麼想要挖掘這座古墓呢?這其中不止是怕盜墓賊挖掘而已,更多的是爲了證實王羲之所著的《蘭亭序》是不是真的存在於乾陵中?爲了一個小小的猜測,郭沫若甚至願意放棄整座歷史遺產,這實在是有些衝動,好在總理並沒有理會他的要求,而且還下令不許挖掘,一直到至今這座古墓都還未曾挖掘,或許在考古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專家會對此採取挖掘措施。其實總理之所以不願意挖掘這座古墓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有明定陵的教訓在前,大家都不敢再輕易地做決定。


考古界的悲劇:明定陵的挖掘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向國家提交了挖掘明定陵的申請,並且嚴肅地表示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挖掘這座古墓,在國家的同意之下,他帶領了一衆專家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找到了定陵的入口,並且魯莽的闖入墓內,致使很多書信文物全部被毀,古畫文物全部褪色,一件價值珍貴,顏色明亮的黃袍也變成黑色,損失非常嚴重。最後皇帝的屍骨也被人們當成是“牛鬼蛇神”從棺材拉出批鬥。明定陵的挖掘可以說是我國考古界的一大悲劇,所以後來發現古墓的時候專家纔會如此謹慎的處理。如此看來禁止挖掘乾陵實在是明智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