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寶忠是一位老鐵路人,家裏四代人都是鐵路職工,對鐵路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因此成爲了鐵路文化收藏愛好者。幾十年裏,信寶忠珍藏着多種貨車檢車燈,成爲了歷史的見證。

1967年12月27日,年僅16歲的信寶忠頂替父親參加鐵路工作,被分配到古冶車輛段東列檢所乙班學習貨車檢查,成爲當時家裏第三代檢車工。“記得到東列檢所乙班的頭一天,班組長江師傅就給了我一把檢車錘和一個檢車燈。看我略顯疑惑的神情,江師傅告訴我,這把檢車錘是檢查貨車用的,這個檢車燈是上夜班檢查貨車照明用的。”信寶忠說,別小看這兩個工具,它們對發現車輛隱患部位、保證貨車安全起關鍵性的作用。

從那天起,截至1982年7月信寶忠被調到古冶車輛段黨委工作,這把檢車錘和這個檢車燈伴隨信寶忠在一線檢車崗位上工作了整整15個年頭,也因此見證着貨車檢車燈的發展與變遷。

“當年這個綠色鐵皮外殼的檢車燈,外觀看起來並不起眼,上部有一個開關,從上邊打開蓋,裏面是兩個組裝在一起的電瓶。當年師傅還特別囑咐我下夜班後,一定要把檢車燈裏的電瓶取出來,交給列檢所專門負責充電的師傅充好電,否則第二天夜班就沒法照明檢車。”信寶忠說,充電瓶時,要在電瓶裏面放上一些硫酸。夜間使用檢車燈時稍不留神,電瓶裏面的硫酸液體就會流出來,灑在衣服、鞋上燒成一個個的小洞,刺鼻的硫酸味嗆得人喘不過氣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檢車燈外殼換成了黑色塑料皮的,不容易被電瓶裏的硫酸燒壞。但是由於電瓶充電時間長,光源換成白熾光燈泡,最容易燒壞小燈泡,有時一個夜班就得換上五六個小燈泡。

“車輛檢車員是鐵路車輛部門特有的工種,每天24小時不間斷露天作業,小跑、彎腰、鑽車、檢查……上班一把檢車錘一個檢車燈,檢車員們在列車之間揮汗如雨,在嚴寒高溫下穿梭鑽行。”信寶忠說,風吹日曬雨淋,晴天一身灰,雪天、雨天一身泥,車輛檢車員專門處理貨車車輛的“隱疾明傷”,被形象地稱爲“列車大夫”。

1969年,在一次特殊條件下,信寶忠所在的東列檢所進行夜間停電無燈條件下的檢車作業。“我只拿檢車錘,不拿檢車燈,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幕下到現場按位置列隊接一列從山海關方向開來的貨車。”信寶忠說,在列車停穩,前後插上活動防溜脫軌器後,在不使用檢車燈照明的情況下,摸黑用手摸軸箱溫度,手摸閘瓦仟是否丟失,摸制動梁銷和開口銷是否鬆動或丟失。這天夜間,兩個班組在無照明環境下摸黑各檢查了一趟貨車,完成了鐵路史上稀有的摸黑檢車作業。

由於對鐵路有着深厚感情,信寶忠慢慢成爲了鐵路文化的收藏愛好者,收藏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現在不同時期使用的貨車檢車燈,從鐵皮到塑料,再到如今最先進的檢車燈,應有盡有。這些不同形狀的檢車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鐵路的發展。(燕都融媒體記者閆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