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嵇康的岳父大人沛王據說是正始名士何晏的親兄弟,這是一則小道八卦,何晏是母親嫁給曹操之前所生的兒子,但從小被曹操養大,長大後娶的金鄉公主據說是同母異父的妹妹,所以何晏可能是嵇康妻子的姑媽兼叔父。另一位夏侯尚跟公主的關係也很差,他雖然沒有一歌舞團的愛情,但是卻鍾情於自己的愛妾,曹丕可能覺得要吸取清河公主的經驗,這次決定快刀斬亂麻,直接派人勒死了奪走公主寵愛的女人,結果夏侯尚居然非常癡情,直接瘋掉,埋葬了愛妾之又相思不已,把屍體挖出來再看一眼,如此數次。

"我要讓她成爲全大宋最快樂的姑娘"——不可能的


似乎很少有駙馬因爲愛情而娶公主,也很少有公主因爲愛情而嫁給駙馬。侯門一入深似海,皇門一入就是太平洋,她們打生下來起,就"理所當然"地成爲了交易品。

一、曹操的公主大禮包

曹操一家熱衷於將他們的女兒派送給各種各樣的隊友甚至對手,以此來表達感謝或者籠絡,各種各樣的曹氏婦女在三國政治史中發揮着作用。曹操將三個女兒打包送給漢獻帝劉協,並且逼死漢獻帝的前妻伏皇后,而改立曹節,這當然也不是爲了自家小孩着想,漢皇后無論怎樣也做不長,漢獻帝遲早要禪位的,不過曹皇后最終還是負隅頑抗了一把,在老哥曹丕搞虛頭巴腦的禪讓活動時候藏起了玉璽,並且詛咒曹魏政權不能受天保佑,雖然這種行爲徒勞無功,玉璽一定會被找到,但是她這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態度讓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很受感動。

不過,漢魏禪代儘管是天下趨勢,但是當年懷念漢朝的人很多,同是曹家人的曹植聽聞易代之後竟然哭了出來,雖然如果是曹植坐上了皇位,也未必不會走出這一步。不管怎麼說,獻帝曹皇后也算是和丈夫兩個在亂世中苟活了下來,安享晚年,死後以漢皇帝皇后之禮下葬,儘管她從嫁人那天起就該明白父兄的意圖,但是和許多公主比,過的也不算太悲劇。

相傳曹氏原本姓夏侯,因此曹魏政權對夏侯氏一族格外厚待。其中夏侯淵娶了曹操的妹妹,他們的兒子夏侯衡娶曹操的侄女,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娶曹操女兒清河公主,不知道是誰的兒子但是是夏侯淵侄子的夏侯尚也娶了曹操的某位公主。再加上曹氏一族中的曹真娶夏侯氏女,夏侯家和曹家基本上通過婚姻關係死死綁定。或許正是如此,在司馬氏代魏之後,一代名士夏侯玄即使憑藉着和司馬師少年的交情也不能活下來,因爲他是夏侯尚之子,和曹爽是表兄弟,是曹丕的親外甥,處於這張夏侯氏和曹氏關係網的中心地帶,對於司馬氏來說是過於危險的人物。而忽悠夏侯玄政變一同罹難的李豐,自己的兒子也是魏明帝曹叡的女婿。不願出仕司馬氏的名士嵇康娶的是曹操的孫女,曹操的聯姻政策看來確實能在政權覆滅之後持續三連招魂。

另外,嵇康的岳父大人沛王據說是正始名士何晏的親兄弟,這是一則小道八卦,何晏是母親嫁給曹操之前所生的兒子,但從小被曹操養大,長大後娶的金鄉公主據說是同母異父的妹妹,所以何晏可能是嵇康妻子的姑媽兼叔父。何晏當然也在司馬氏的政變之後被殺,歷史通常不在意這些政治失敗之後孤獨的公主們,但是金鄉公主被無意中記錄了下來,何晏風流浮華,權傾一時的時候公主就預感此人不靠譜,這或許是兩人一起長大的緣故,因此將兒子藏在了母親沛王太妃那裏,大概金鄉公主長期受何晏冷落,所以司馬懿覺得二人並非同黨,母子逃過一劫。

除了何晏之外,夏侯玄風神絕代,他纔是正始年間當之無愧的人氣第一的雪花,不知是遺傳了父親還是母親的基因。但是曹家選女婿,看臉確實是一個重要參考項目。曹操原本想要嫁女兒給丁儀,因爲同爲文學家,曹操看了丁儀的文章很滿意,不過老曹決定徵詢一下見過丁儀真人的文學家曹丕意見。可是曹丕從小跟夏侯楙關係比較鐵,跟父親建議說,丁儀雖然有文采,但長得不行,又瞎了一隻眼,不如把公主嫁給長得好看的夏侯楙。因此丁儀記恨曹丕,從此站鐵了曹植一黨。後來丁儀攀附曹植終於得見失之交臂的岳父曹操本人,據說曹操非常懊悔,這樣的佳婿,不要說瞎了一隻眼,瞎了兩隻眼睛也是要嫁的。

但是站夏侯×曹cp的曹丕可能並沒有問過當事人雙方的意見。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之後兩人關係非常不好。夏侯家人可能確是很有名士氣質,然而名士往往和風流聯繫在一起,夏侯楙繼承父親名將夏侯惇的事業,鎮守西陲,趁着天高皇帝遠在家搞了一個歌舞團,一邊欣賞藝術一邊沐浴愛情,公主因此傷透了心,於是串通夏侯家的兩個侄子誣陷夏侯楙誹謗朝廷。曹丕一氣之下要殺了這個發小,但是公主和將軍感情破裂的段子早就傳遍朝野,衆大臣提醒皇帝大概是因爲公主泄私憤,夏侯楙才免得一死。

另一位夏侯尚跟公主的關係也很差,他雖然沒有一歌舞團的愛情,但是卻鍾情於自己的愛妾,曹丕可能覺得要吸取清河公主的經驗,這次決定快刀斬亂麻,直接派人勒死了奪走公主寵愛的女人,結果夏侯尚居然非常癡情,直接瘋掉,埋葬了愛妾之又相思不已,把屍體挖出來再看一眼,如此數次。曹丕又生氣又後悔,他和夏侯尚也是發小,鬧到這一步始料未及,他接快要死掉的夏侯尚回到京城,執手相泣,不知道兩位這最後一面究竟說了什麼。

曹丕對自己的外甥夏侯玄非常疼愛,或許是因爲愧疚和遺憾。夏侯玄最終爲曹氏殞命,雖九死其猶未悔,也算求仁得仁,但是夏侯氏卻並沒有在魏晉易代之後全體覆滅,因爲司馬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也算是姻親。司馬氏家族仍舊通過結婚的方式拉攏士族,在不知不覺中挖了曹家不少牆角。比如荀彧的兒子荀惲娶曹操之公主,但荀惲之子又娶了司馬懿的女兒。司馬師雖然最終毒死了自己的髮妻,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可是他的繼室羊皇后的妹夫是夏侯莊,夏侯莊之子夏侯湛又成爲了西晉皇室的外甥,他姿容美麗,風度翩翩,很快就成爲了洛陽城中最受追捧的雪花,一如當年的夏侯玄。

二、皇帝的女兒,名士的妻子

善妒的公主和好色的駙馬似乎已經成爲了標配,並不是曹魏公主尤其倒黴。事實上,由於魏晉以來世家大族權利膨脹,名士之風也越刮越盛,嫁給高門士族的公主不但沒有身份地位的絕對壓制,而且大多有一個愛上別人的丈夫,更多的時候,她們是歷史書中的工具人。

西晉重臣衛瓘全家都是名士,顏值最高的是他家的小朋友衛玠,南渡之後就憂鬱而死。衛瓘兒子衛宣娶晉武帝的公主,但是爲人風流,愛好酒色。晉武帝楊皇后的父親楊駿本來就和衛家關係不好,因爲衛瓘爲人正直,總是暗示武帝所立的太子,未來的晉惠帝腦子其實不太好,於是楊駿新仇舊恨一起算,攛掇着宮中太監勸皇帝讓公主和衛宣離婚,其目的也並不是爲外孫女報仇,而是打衛家的臉。衛瓘果然很尷尬,請求退休,衛宣也差點被收入監獄,結果不久後翻案,晉武帝認爲衛宣被誣陷,於是讓公主復婚,衛宣卻經不起折騰生病死掉了,大概衛家的美男子們身體一向不太好。此案並沒有太多的細節,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公主都不過是西晉政治鬥爭中被利用的工具。

或者如東晉的新安公主,成爲別人愛情的註腳。大書法家王獻之以天下第一高門子弟之尊,原本與外祖父家的郗氏共結良緣,也算是門當戶對。但是東晉是一個"王與馬共天下"的時代,王家與司馬家不得不做點聯姻的面子工程,於是王獻之被迫與前妻離婚,娶了新安公主,誰知他至死對前妻念念不忘,臨終前依照天師道教徒的習俗,要坦白自己平生慚愧之事,王獻之於是說出了那句名言:"不覺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當然除了前妻之外,王獻之平生的安慰還有他的一個叫"桃葉"的愛妾,據說桃葉回孃家時王獻之總是送她到秦淮河渡口,並且留下一首民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總之,從始至終,那位新安公主並沒有姓名。

大概因爲司馬家的政權一開始來路不正,後世對這一家族總是缺少同情,就連桓溫這樣放在其他王朝標準的亂臣賊子,到了東晉反而成了豪傑大英雄。桓溫有了不起的功績,他不像上一任反晉失敗的大將軍王敦只專注於幹掉東晉,而是收復了不少北方失地,並且順手消滅了十六國中的一國,巴蜀的成漢。滅掉了巴蜀之後,桓溫乾脆娶了巴蜀的公主,這倒不是什麼政治交易,就是單純因爲李氏公主長得十分美麗。然而桓溫的正妻是東晉南康公主,於是就有了歷史上這場著名的沒有硝煙的雙公主掰投。

南康聽說桓溫沉迷新婦,直接提刀闖入,見李氏正梳頭,長髮委地,膚白貌美,更絕的是竟然絲毫不慌亂,很鎮定地說:"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若能見殺,乃是本懷"。南康公主被李氏公主的美貌和氣質驚呆,扔下刀一把抱住眼前的小姐姐:"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老奴當然是桓大將軍,而"阿子"是晉人對小兒女的暱稱,大概相當於"寶貝兒"吧。司馬家的公主可算揚眉吐氣,在這個故事中讓桓溫當上了工具人。

三、公主的復仇

公主畢竟屬於特權階級,她們和丈夫的關係處於一種微妙的不對等,尤其在皇權較爲強大的時代,公主背後代表着天家的威嚴。東漢大英雄班超的功名是在西域一刀一槍地掙來的,但是他的婚姻就說起來很令人生氣,據說班超與妻子感情很好,卻遭到朝中小人彈劾,說他在西域"擁愛妻,抱愛子",逍遙快活,是爲隱患,於是班超被迫與妻子離婚。但不論怎樣,班超一生跌跌撞撞總算留下了爵位傳給兒孫,班家得以成爲皇親國戚,他的孫子班始娶了漢順帝的姑姑陰城公主。這位公主十分驕橫,雖然漢朝很多公主都喜歡出軌,但是陰城公主的癖好就很誇張,她經常在搞婚外情的時候召自己的丈夫在跪在牀下觀瞻,班尚有一天終於受不了羞辱,拔劍殺了妻子。而後漢順帝大怒,腰斬班尚,其他兄弟也判了死刑,班氏家族因此沒落。

漢順帝爲自己的姑媽殺人,而唐高宗爲自己的妹妹。新城公主最早被父親唐太宗許配給魏徵的兒子,結果魏家牽連進了侯君集謀反案,後來又嫁給了長孫詮,長孫詮又在政變中失敗被流放,公主被迫離婚改嫁給韋家,結果夫妻感情不和,經常吵架,而後新城暴斃於家中。唐高宗懷疑公主遭到了家暴,韋正矩受審時不能應對,於是被高宗判死刑,新城公主後來以最高規格的皇后之禮下葬,並且陪葬昭陵。她這一生被反覆倒騰,死後的哀榮不知道是否能真的安慰呢。

著名的新城長公主墓,以皇后之禮下葬,因此規模宏大,可用最高等級的石棺。

另外一則殺死公主的大案發生在北魏。北魏的皇室是鮮卑人,遊牧民族本有重視母族的習慣,再加上當時主政的胡太后雷厲風行,因此此案的肇事駙馬最終難逃一死。主角蘭陵長公主是魏孝明帝的妹妹,嫁給了南朝劉宋皇室叛逃來的劉輝。故事的起因和上述的大多數夫妻矛盾一樣,公主善妒而劉輝好色。但是和劉輝熟悉的南朝公主不一樣,蘭陵公主不是忍氣吞聲好說話的善茬,劉輝愛幸的婢女懷孕,公主將這個可憐的女子破腹,取出胎兒,塞上雜草,將屍體送到丈夫面前。這種血淋淋的畫面,大概劉輝也震驚了,決定遠離這個可怕妻子,於是兩人冷戰,在太后的主持下離婚,並且削了劉輝的爵位。

本來故事可以到此爲止,但是蘭陵公主好像對前夫還是依依不捨,一年後又拖宦官去太后那裏說和,讓兩人復婚,不久後公主懷孕,然而畢竟作爲成年人,兩人都稟性難移,劉輝在老婆懷孕期間再度出軌兩個素人女子,蘭陵公主也再度醋意爆發,於是夫妻二人在牀上爭執,大打出手,劉輝將老婆推到牀下,又踢了老婆的肚子,最終致使公主流產,不久後死掉。

北魏朝廷針對劉輝該當何罪展開了辯論:是過失還是故意,殺妻滅子還是大逆不道?劉輝的出軌對象又該如何處置?北魏臺閣中的大臣大多數主張輕判,但是胡太后力排衆議,堅持以大逆醉殺死劉輝,並且處罰他出軌的女子一家,或問斬或流放或爲奴婢,關於這一案件的具體研究,可以參考臺灣學者李貞德的名著《公主之死》。

胡太后的判決可以有許多種解釋,或許是同爲女子,物傷其類,或許是鮮卑人中女性地位獨特,也或許是爲了加強皇權,震懾朝中滿口儒家道德的漢人知識分子,但是顯然,這個官司並不是女性的勝利,蘭陵公主和劉輝的婚姻就是徹頭徹尾的錯誤,被家暴的公主,被殘忍殺害的婢女和被問罪的平民女子都是可憐人,甚至暈頭轉向莫名其妙被複婚的劉輝也很可憐,皇權和夫權的籠罩下,公主與駙馬的愛恨嗔癡難免有罪。雖然北魏的貴族女性確實有善妒的風氣,雖然胡太后總是愛爲善妒的公主們說話,但她可從來不懂什麼平權和平等,畢竟男女平等口號的歷史,纔不過一百來年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