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纔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孩子被欺負了,你會怎麼辦呢?年輕的父母對這樣的問題是比較不知所措的,因爲素質教育告訴我們不能粗魯動手,而謙讓的品德也總是在耳邊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種種因素都在讓我們學會如何隱忍,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

面對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該怎麼引導的問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中給出了一個正面的回應。

當教授被問及到“如果孩子被打,你支持他打回去嗎?”這個問題時,她給出了肯定回答:“肯定會啊!”

她解釋說,別人打你,你不反抗,就意味着你願意別人無限期、隨時隨地來欺負你;只有你反抗了,才能讓他們意識到,你是塊硬骨頭,和你硬碰硬是有風險的。

人生路漫漫,在這漫長的人生裏,反抗的重要性會越來越明顯,比如被潑了咖啡的你因爲別人先。一句對不起,卻要自己面對剛買的求職新新衣服。欺負你的人,可能會有各種名頭,各種身份,但絕大多數,都沒有你想象中的可怕。

“只有保留鋒芒,讓別人看到你的態度,你的人生纔會不斷變好。”李玫瑾教授這樣說道。

孩子的善良裏應該有鋒芒,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一、家長對孩子善良教育的弱化,源於害怕孩子被欺負

做父母最害怕的就是聽到孩子自己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爲在我們的生命裏,沒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但是同時,我們也經常教育孩子,不能出手打人對人要有禮貌等,教育的矛盾體裏,孩子很容易被善良的教育而弱化了內心的堅強,慢慢的,孩子會害怕面對這樣的恐懼。

諸多校園霸凌事件中,當事人不是不想求助,而是當求助後,他會面臨更多的欺凌。

這個時候,孩子的妥協就不再是善良了,而是害怕被欺負。

二、善良,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

善良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有勇氣面對並且反抗對自己有傷害的因素,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這是對自己的保護,更是對自我的尊重。

善良也是要有尺度的,懦弱和善良的邊界就在於,我們是否可以把握住自己當前的權利和所有物,是否願意、有勇氣站出來,爲自己發聲。

被欺負的孩子總是會默不作聲的哭泣,他們哭的不僅僅是自己被別人欺負了,更多的是一種委屈,孩子會想自己爲什麼會被這樣對待,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纔會被同學這樣的欺負。

過分的善良,只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陷入這樣的委屈裏,如此一來,你的孩子,還是自己家的小寶貝嗎?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到有鋒芒的善良

1、 可以退讓,但是不能沒有退路

街頭那些要保護費的惡棍要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他們嚐到了簡單來錢的甜頭,就會一次次的陷入這樣的甜蜜圈套裏。

而對於被欺負的同學,也容易因爲給了一次,息事寧人,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妥協和退讓。

家長們可以教育孩子要懂得退讓,不要事事都咄咄逼人,這樣的確不好。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退讓的前提是自己不能沒有退路,至少,我們要保證自己的權利。

2、 善良的同時一定要保護自己

善良不是讓我們面對欺負的時候一次次的容忍,彼此善良纔會顯得“寬容和愛”有價值,有意義。

只有單方面的付出和謙讓,這是不平等的,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

因而,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善良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家長、老師、警察叔叔等,都是可以保護他的對象,他不是一個人。

3、 對自己要有信心

自卑的孩子經常會這樣,例如別人說他把文具弄壞了,那麼他就會自己回憶,自己好像剛纔有碰到同學的文具,是不是那個時候給弄壞了呢?

對自我的懷疑,是一些孩子常犯的毛病。

在這裏提醒家長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對於自己的肯定,也是對自身素質、能力的認可,自己都不認可自己,別人怎麼尊重自己呢?

孩子的善良也要帶點鋒芒,善良的品質帶來的不一定是美好也可能是欺壓。善良弱化的環境下,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善良又不被欺負。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知識,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諮詢可關注爸媽起跑線服務號,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