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省、市、縣三級將落實約1.38億元資金用於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在原有文創產品、文藝演出、工藝美術品、文創互動體驗等20餘個補貼領域的基礎上,旅遊景區、特色旅遊路線、旅遊演藝等旅遊產業相關項目將進一步納入惠民補貼範圍。完善“山東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雲平臺”,優化文旅消費大數據管理,爲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符合消費預期和需求的高品質文化和旅遊產品。

  原標題:”好不好,精不精“ 文旅融合產品服務創新在路上

  2019年3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兩會第三場“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人民羣衆對文化和旅遊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發展階段。

  一年來,文旅工作者是如何滿足人民羣衆的新需求的?推出的文旅產品供給“好不好,精不精”?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優秀文化產品

  一年來,全國文藝院團緊扣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等重大時間節點,以提高文藝作品質量爲生命線,不斷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湧現出京劇《延安往事》、豫劇《重渡溝》、滑稽戲《陳奐生的喫飯問題》、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紀念碑》、話劇《人間煙火》、兒童劇《火光中的繁星》、歌劇《道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草原英雄小姐妹》、芭蕾詩《沂蒙三章》、交響音樂會《錢塘江交響》、民族音樂會《暢想京津冀》等一批優秀作品。

  相關建議、提案

  ▶ 2019年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陳海波建議政府重視體制外自由職業藝術家的藝術創造力。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將在今年全國兩會重點關注疫情後演出市場的恢復情況,以及新文藝羣體的未來發展狀況。

  亮點產品

  作品好不好,觀衆說了算。2019年12月8日,由上海歌舞團創作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迎來第100場演出。開票“秒光”,粉絲打“飛的”全國追劇,舞劇周邊產品由粉絲親手製作……自2018年12月20日啓動首輪試演以來,短短一年時間,《永不消逝的電波》多次刷新票房紀錄。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蹟爲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作,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藉助舞劇的獨特表現形式,對紅色經典進行全新演繹,把石庫門、上海弄堂和旗袍裁縫店等城市特色融入舞臺,以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佈景和諜戰的緊張懸念,再現爲解放事業壯烈犧牲、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彰顯爲國獻身的崇高信仰。

  經過兩年之久的孵化研討,劇組多次赴上海李白烈士故居、上海中共一大會址、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地採風考察,在廣泛聽取業界專家、資深媒體和觀衆代表意見的基礎上,2017年11月,該劇目正式立項。緊隨其後的20餘次研討,劇本數易其稿,舞美、音樂、服裝方案反覆論證,爲作品創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精雕細琢讓《永不消逝的電波》首演便一鳴驚人,不僅獲得了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而且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很多“90後”“00後”爲劇中愛與信仰的力量而感動。

  公共服務進旅遊場所

  公共服務與旅遊場所的結合近些年探索出不少新路徑。比如,文化館與旅遊景區合作,將公益演出送進景區,爲旅遊景區的多種服務業態充實了內容,也使自身的演出水平得以再次提升。非遺項目、傳統文化活動等進景區,不僅加快了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旅遊景區公共服務能力和標準,還實現了資源共享。

  相關建議、提案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向大會提交《關於進一步完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提案》。

  ▶ 今年,雲南省政協委員、雲南省作協主席範穩在雲南省兩會上提交了《關於以新文創講好雲南故事 推動文旅融合配套發展的提案》。

  創新發展典型

  河南省圖書館滿載圖書與數字資源,爲少林寺遊客送去“一座移動的圖書館”,遊客只要下載圖書館APP,就可以登錄獲取免費圖書資源。重慶渝北區圖書館走進龍興古鎮,開展了免費贈書、文化志願服務、現場辦證等活動。在圖書贈閱活動中,圖書館爲廣大驢友送去《旅遊》《旅遊攝影》《中國地圖》《歐洲自助遊》等雜誌和圖書300冊;爲少年兒童送上《海底兩萬裏》《明朝那些事兒》《朗讀者》等讀物200冊。

  圖書進景區的方式,是促進文旅融合的亮點,它既豐富了文化旅遊內涵,又提升了文化旅遊的品質。

  想遊、愛遊的旅遊產品

  旅遊產品精不精,遊客說了算。2019年全年,國內遊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萬億元,增長11.7%。

  不僅如此,旅遊業還在脫貧扶貧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從全國平均來看,旅遊發展解決貧困戶脫貧比例佔整個扶貧總任務的17%到20%,在一些貧困程度比較高的地區,甚至超過30%。

  相關建議、提案

  ▶ 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山東省委會主委、山東省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段青英提交了《關於搞活壯大做強鄉村集體經濟爲鄉村振興提供原動力的提案》。

  ▶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李文平在今年1月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兩會上,提出內蒙古要推動自治區文旅景區景點、文旅綜合體、文旅示範村等大數據平臺的開發;對文旅景區景點軟硬件配套、智慧旅遊等方面提質升級的提案。

  亮點產品

  5月的大興安嶺草未萌、葉未綠、冰未融,阿爾山的杜鵑花已是漫山遍野、耀眼奪目。這些燦爛綻放的杜鵑花如流丹瀉地,似烈焰張天,耀眼的紅色、紫色在寒風中傲然挺立。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位於大興安嶺深處,74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蘊藏着“泉神、池奇、湖秀、河特、石絕、雪美、草豐、林茂”的特色資源。勤勞聰明的阿爾山文旅人明確“春賞花,夏避暑,秋遊林,冬覽雪”的旅遊定位,紮實做好旅遊業大文章,依林而建、因泉盛名、因生態而興,特色化塑造、多元化開發、品質化經營,讓阿爾山的旅遊一年四季持續紅火。

  溫泉博物館、阿爾山天池、石塘林、鹿苑和不凍河漂流、民俗體驗、乘坐馬拉爬犁等觀賞類、參與類、體驗類的景區和產品,一日遊、二日遊、三日遊的旅遊線路,樹皮畫等非遺旅遊紀念品……如今的阿爾山,已給衆多遊客留下難忘記憶。與此同時,“全域旅遊+小種植”、小養殖、小商業、小勞務、小合作“五小經濟”的發展模式,使得阿爾山成爲旅遊扶貧的最佳註解。

  融合產品

  隨着旅遊成爲大衆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人們出遊已經不再滿足於看山看水,而要感受目的地不同形式的文化與風俗,體驗當地居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在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優質文化資源開始轉爲優質旅遊資源。

  相關建議、提案

  ▶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渤海靺鞨繡傳承人孫豔玲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將非遺項目與旅遊業結合起來,形成“旅遊+非遺”的業態,融入到旅遊的喫、住、遊、購等環節。

  ▶ 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程凱提交了《關於結合前門大街非遺文化定位,打造北京市非遺項目展示、運營中心的提案》。

  亮點產品

  去醫館探尋中醫養生之道,造訪武館和高手過招,到樂社欣賞絲竹管絃,去食坊品嚐鮮香美味……在廣東廣州,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已經轉化爲優質的文化體驗活動和旅遊體驗產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當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項目保護單位共同策劃、開發、組織的“非遺體驗課”“非遺體驗營”“非遺開放日”“非遺體驗遊”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了非遺資源的體驗性特點,讓參與者深度感受以非遺爲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怡情美育”的重要功能。

  感受以刀代筆的玉雕、牙雕創作,學習製作正宗的沙河粉,體驗在瓷盤上作畫的樂趣,聆聽古琴的美妙樂音,欣賞醒獅的矯健舞姿……面向各類人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旅產品讓參與者與非遺親密接觸,深度體驗廣州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非遺魅力。這類文旅產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擴大非遺的傳播和推廣度,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來獲得感,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提高經濟收入、拓展傳承思路,更有利於助推當地旅遊產品的高質量發展,豐富當地的旅遊市場,爲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紅利。

  旅遊業態之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對旅遊業實施的系統性、全方位改革,各地在推進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形成了成熟可行的經驗。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全域旅遊不僅是推動旅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抓手,也是各地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推動力。

  相關建議、提案

  ▶ 2019年,河北省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學院教授陳鳳珍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推動京津冀全域旅遊協同發展的建議。創新發展典型

  創新發展典型

  海南省政府發佈的《海南省全域旅遊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充分利用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三大優勢,全面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促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海南各地近年來興建了各類大型配套設施,包括城市綜合體、公園、博物館等,在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文創產業等方面也頗有建樹,爲國際旅遊島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海南省全力推動全域旅遊產業融合,將遊艇、體育、展會等產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有效整合資源,優化配套體系,提高旅遊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其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發展負責任、可持續的旅遊業,爲國內外遊客和當地羣衆提供更多優質服務。海南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對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積極培育旅遊消費新業態,擴大對外開放,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國際化水平,打造世界知名的國際旅遊消費地。

  旅遊業態之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是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促進消費升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富民強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幾年,鄉村旅遊因就業門檻低、農民參與機會大而持續快速發展,很多鄉村躍躍欲試,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美鄉村風貌、留田園鄉愁。2019年,全國鄉村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

  相關建議、提案

  ▶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善竑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於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的建議。

  創新發展典型

  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在北京市懷柔慕田峪長城腳下,全村面積3.22平方公里,共155戶300多人。北溝村通過建設“傳統文化一條街”吸引遊客,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打造成“首都生態文明村”“北京市民俗旅遊村”“北京最美的鄉村”。

  板栗是村裏的特色農產品,每年的六七月,板栗花開,漫山遍野慄花飄香。村裏還有栗子採摘、栗子宴等旅遊項目,往年能吸納遊客5萬餘人。傳統文化和特色產業還吸引了外國人來參觀學習。近年來,多位來自美國、荷蘭、德國等國家的外籍人士到村裏投資、居住,他們租用農民閒置房屋,在對其精心改造的同時,保持外觀原貌,不破壞村莊鄉土氣息,爲農民帶來15萬元到90萬元不等的租金收入。渤海鎮集中實施了長城國際文化村建設,將慕田峪長城景區周邊,包括慕田峪、北溝、田仙峪、辛營4個村進行統一規劃、整體包裝,形成了中西文化結合的長城國際文化村。

  應對疫情的“雲”創新

  1月底,爲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遊部迅速調集、整合數字文化資源,公共文化機構和文博機構推出在線博物館、在線圖書館、在線劇場等產品,爲人民羣衆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截至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門戶網站在線文化藝術服務欄目已彙集視頻資源278個,總點播量200萬次,存儲容量達387GB。

  5月15日至6月8日,22部精品劇目亮相2020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播,這也是文化和旅遊部首次開展劇目網絡展播活動。

  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國家數字文化網、文旅e家等平臺,策劃開設多個抗疫專欄。截至目前,累計鏈接分享疫情防控知識220餘條,彙總發佈各地文圖兩館防控疫情信息390餘條,推送廣場舞、鄉村春晚、少兒動漫、藝術課堂、健康保健、美食美景等視頻節目近1000個,訪問量超過1500萬人次。

  服務創新典型:

  雲服務在上海市文化場館有多個層面的體現,產生了疊加效應。

  上海市公共圖書館不僅普遍增加了數字書刊在網上的投放數量,還精心策劃設計了吸引公衆參與的閱讀活動。上海等長三角省級圖書館聯合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市圖書館和300多家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共同開展了“閱讀馬拉松線上快閃賽”,吸引全國1.5萬多人在同一時間齊聚線上共讀、共賞、共答《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併爲武漢送去溫暖寄語,開創了“以‘讀’攻‘毒’”的全民線上閱讀新風景。

  上海市長寧區圖書館在以往自助借還書的基礎上,優化流程、增加設備,按照“讀者網上預約—圖書消毒包裝—存放智能儲存櫃—手機短信通知讀者—讀者自助取書還書—歸還圖書統一消毒—再次上架流通”的模式,形成了“無接觸借還書”等新服務方式,提高了借還效率和安全性,滿足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文化節“3·28雲上文化服務日”,推出“雲劇場”“雲講堂”“雲展廳”“雲市集”“雲賽場”等活動,一天中1000多萬人次網上參與,創造了公衆線上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紀錄。

  文化和旅遊惠民

  5月9日,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數據,28個省份、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190多億元,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其中,不同形式的文旅消費券佔有一定比重,其發放方式多樣、類型豐富,涵蓋景區免票、打折優惠、文化主題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惠民措施。

  相關建議、提案

  ▶ 今年,民建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協提交了《關於靈活運用消費券等方式實施“消費回補行動”的提案》,建議疫情穩定後,靈活採取發放消費券等模式,在短時間內將扶持資金通過消費直接注入受困企業,在帶動消費反彈的同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第四屆山東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於4月中下旬啓動,省、市、縣三級將落實約1.38億元資金用於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消費券分爲通用券、旅遊景區券兩種。

  創新發展典型

  爲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消費對市場的引導帶動作用,原定於7月的第四屆山東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提前至4月中下旬啓動。

  山東省、市、縣三級將落實約1.38億元資金用於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在原有文創產品、文藝演出、工藝美術品、文創互動體驗等20餘個補貼領域的基礎上,旅遊景區、特色旅遊路線、旅遊演藝等旅遊產業相關項目將進一步納入惠民補貼範圍。山東全省已徵集參與消費季活動的旅遊景區700餘家、文化企業600餘家、旅遊企業700餘家、電商平臺30餘家,向省直有關部門和16市徵集“樂遊齊魯”“樂賞齊魯”“樂享齊魯”“樂活齊魯”“樂智齊魯”五大板塊主題活動2137項。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還組織發放扶貧專用券。面向全省58個財政困難(沂蒙革命老區)縣徵集文化旅遊企業和產品,設立專門的扶貧專賣店和電商扶貧館。以此服務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消費季的引導推動作用。

  同時,山東強化市場運作,以財政資金補貼文化和旅遊消費爲引導,今年將聯合中國銀聯等金融機構和攜程等大型在線旅遊(OTA)企業,共同開展惠民利民活動。完善“山東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雲平臺”,優化文旅消費大數據管理,爲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符合消費預期和需求的高品質文化和旅遊產品。

  文化和旅遊消費券已成爲山東拉動文旅消費、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

  旅遊“廁所革命”

  旅遊廁所這件事關民生福祉的“關鍵小事”,一直是衡量旅遊品質、評判文化和旅遊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2015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先後制定並實施了《全國旅遊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和《全國旅遊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一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隨即在全國鋪開。各地相繼通過引用智能科技、創新管理模式、提供多元服務設施等手段,推動旅遊“廁所革命”的工作重心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一系列高質量服務應運而生。

  相關建議、提案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提案中提出,與城市“廁所革命”相比,農村廁所改造仍然處於“兩頭堵”的狀況。他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廁所革命”領導協調機制和統籌推進機制,推動農村廁所項目建設和服務運行走市場化路子,徹底進行一場農村“廁所革命”。

  ▶ 河南省人大代表、南陽金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樊崇在今年1月舉行的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在下一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廁所革命”相結合,將三格化糞池式和雙甕式改廁模式升級爲管網水衝式,實現“廁污共治”。

  創新發展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旅遊廁所與智能科技、公共服務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在四川,各地、各景區旅遊廁所不斷突破公共服務的邊界。其中,稻城亞丁景區全面構建“廁所+”運營、管理、服務新模式,將旅遊廁所建設成爲集購物、休閒、諮詢、宣傳、展覽爲一體的小型遊客服務中心;樂山大佛景區建設以漁船碼頭、熊貓靈猴、佛禪文化等爲主題的“一廁一景”旅遊廁所;廣元市青川縣甚至在“一廁一品”建設中推出“網紅打卡地”。

  更爲特別的是,在成都東門碼頭,一座設計獨特的錦清亭廁所實現了智能廁所、購物、文創的融合。該廁所加入了以錦清亭爲代表的“巴適得很”“錦上添花”文創產品,形成當代創新文化符號。以朗讀亭、共享書屋、電子書閱讀機爲代表的新文化接收形式,適應當代人的閱讀習慣,以BOE畫屏爲代表的數字化生活場景媒體扮靚如廁環境,共享空間、共享照片打印等新零售區域,能滿足遊客親子陪伴、情侶約會、同學聚會、旅途小憩等需求,吸菸倉、吸氧機等設備設施則爲遊客的健康保駕護航。遊客置身其中,不僅能滿足如廁需求,更能在享受全方位公共服務的同時體味“詩與遠方”。

  (統稿:劉淼 參與採寫:劉淼、簡彪、王學思、程佳、馬霞、杜潔芳、王彬、趙若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