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孩子的小學階段,父母最不能的忽視以上三個關鍵期的教育機會。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成效最大。

高爾基說:“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可惜這樁偉大的事業,很多父母只做了前半部分。

要知道,教育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

教育孩子要講究技巧和方法,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更需要懂得如何教養他。

那何爲孩子成長關鍵期?小學便是!

1

陪伴關鍵期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小學階段的孩子,無論是剛經歷幼升小還是即將小升初,孩子內心都是較爲敏感、脆弱的,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朋友,孩子內心雖有新鮮感、好奇感,但更多時候會感到不安,缺乏安全感。

對於性格比較內斂,不擅長主動結交朋友的孩子來說,這種不安全感更甚。

所以,如果父母不能給予陪伴,用愛與陪伴去緩解孩子這一內心焦慮,這一不安便容易在孩子內心埋下種子,給孩子今後的性格,以及爲人處事上留下後患。

再比如處於小升初階段的孩子,承受着升學的壓力,內心會比以往更加敏感脆弱。

面對考試成績的變動,同學之間的較量,老師的督促,孩子更需要父母給予的肯定與陪伴。

父母陪在身邊,就像一顆定心丸,給予孩子努力前進的信心、動力。

當然,並不是說小學除了這兩個階段以外,其它時間父母陪伴與否可有可無。

父母的陪伴無論是在哪一個時期,對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愛,都是屬於成長的守護。

2

習慣養成關鍵期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成效最大。

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孩子行爲習慣一定型,就很難再掰回來。

有些行爲習慣一旦養成,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髮展。

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都跟你的習慣息息相關。

所以,小學階段作爲孩子的習慣培養關鍵期,家長要是不抓住,有可能造就孩子一生難以彌補的遺憾。

那麼,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哪些習慣更重要呢?

學習成績是一時的,學習習慣卻是終生的。

即便這次成績考好了,但下次未必會考得好,但如果擁有好的學習習慣,好的成績便能延續,而非一時之喜。

同樣,學習習慣要培養,生活習慣也不能落下。

良好的生活習慣,既能幫助孩子以更好的狀態去學習,更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讓孩子愛上運動,規律作息,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伴隨孩子的便是平安與健康。

3

成長認知關鍵期

有研究表明,孩子3—12歲這一階段,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再開始學外語,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這同樣也說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傾向認知,如果錯過了最好的認知階段,教育效果將大大被削弱。

所以,小學階段的孩子,成長認知有限,正是急需發展,求知的關鍵時期。

如果不加以利用,錯過了之後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汗水去彌補缺失。

在這一階段裏,帶孩子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世界,提升孩子對世界,對大自然的認知,更好的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等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逛逛,翻翻書,感受文化氣息,也將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儲備量。

作爲一個稱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瞭解孩子每一個成長認知的關鍵期,並且把握住每一個關鍵時期。

唯有把握住關鍵期,教育孩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錯失,那將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髮展。

所以,孩子的小學階段,父母最不能的忽視以上三個關鍵期的教育機會。

教育講究方法,更講究時機,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效果更顯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