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在全球最大音乐电视网MTV设立的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表演现场上,布兰妮身着白色的婚纱从蛋糕形状的舞台上走下,身着燕尾服的麦当娜登台,两人共同演绎了轰动的“世纪之吻”,成为VMA史上最经典的现场表演之一。“吻”,在大众的想象中已成为爱情的象征,令人向往,更促使人们去探寻自己的爱情,而非遵从家人意见或传统习俗。

希腊神话中,丘比特用一个吻复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普塞克;《睡美人》中,一个吻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公主;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与报社记者最后分别时的一吻,成为许多年后仍被人念念不忘的经典画面……

丘比特以吻复活普塞克的雕像

亲吻,这个汲取荷尔蒙的最原始的肢体动作,既代表着敬意和服从,也包藏着爱意与欲望、激情与疯狂。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雅·瑟德尔贝说,仅仅是一次亲吻,就使人感到灵魂的颤动。那么,当我们谈起“亲吻”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论什么?

关于“吻”的由来,东西方传说不一。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吻始于古罗马严禁妇女饮酒,当男子外出归来后,先要闻一闻妻子有没有饮酒,假如妻子无酒味,丈夫就要亲昵地吻上一口,这就是由“闻”到“吻”的过渡。以后相沿成习,成为夫妇见面时的第一道礼节。 也有说法援引《吠陀经》《爱经》《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典籍,认为接吻可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但古代世界中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出现的吻,并不是为了展示爱情的浪漫,而是体现欲念横行的不洁,大多数人都反感或谴责,也因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关吻和吻的记载就消失不见了。

直到中世纪,大约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早期,接吻开始出现在故事、传说和其他流行语当时的写作形式中。它作为悖逆文化规范的表现,也是自由恋爱的象征,登上了文化的舞台。随着宫廷爱情、骑士文学、罗曼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的推动,接吻上升成为爱情的崇高礼仪。 活跃于1150-1160年间的迪亚伯爵夫人就大胆地将自己描绘成欢愉爱情的主导者:

我的俊友

如此可人 如此美貌

当我拥你入怀

夜间与你同眠

献给你爱的吻

我的炽热欲望

想要的是你而不是我的丈夫

条件是你要承诺

处处遵循我的意志

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推崇自然与情感,看重自发爱情而非风流之爱的做作。 在书信体小说小说《新爱洛漪丝》,他描绘了朱莉和圣-普洛之间的理想化浪漫,前者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女性,后者是她一见钟情的家庭教师,由于没有爵位和财富而不被她的家族接受。 爱情遭到世俗的摧残,但爱情也在反抗中萌芽,吻是催化剂。 在当时,朱莉和圣-普洛的故事成了前所未有的畅销书,并为卢梭赢得了无数的忠诚读者,同时也成为他对文学领域的一大贡献。 在20世纪的大众文化里,吻进一步纯洁化。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吻又常常被沃霍尔、麦当娜等先锋人士演绎为激进的反主流的象征。

2003年,在全球最大音乐电视网MTV设立的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表演现场上,布兰妮身着白色的婚纱从蛋糕形状的舞台上走下,身着燕尾服的麦当娜登台,两人共同演绎了轰动的“世纪之吻”,成为VMA史上最经典的现场表演之一。 2010年,为了配合情人节的宣传活动,英国Selfridges百货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能够由顾客投票选出本世纪最令人难忘的接吻时刻,结果两代乐坛天后的这一吻高票当选冠军。 2009—2012年,一项在多伦多大学进行的研究,探讨了年轻人如何诠释“接吻”。研究者最后总结认为,接吻不是与生俱来的行为,而是文化事件的产物。接吻让人们能摆脱家庭的束缚,自由地恋爱。人们对爱的需求如出一辙,表达爱的方式却因文化而迥异。

在现今世界里,每个吻都在独特的时间及地点诞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因为网络发达无远弗届,“吻”就像流行文化般不胫而走,走遍世界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改变了求爱的传统与习俗。 “吻”,在大众的想象中已成为爱情的象征,令人向往,更促使人们去探寻自己的爱情,而非遵从家人意见或传统习俗。 当然,亲吻不仅能够表达爱意,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的象征性肢体语言,可以表达问候或者服从。

亲吻礼

在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亲吻脸颊是表示问候的传统社交礼仪。亲吻的次数,接触脸颊的顺序,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彼此熟识的两个人之间,相互亲吻是一种见面打招呼或者说再见的方式。这种亲吻通常只是短暂地用噘起的嘴唇触碰脸颊,或是只是单单用脸颊互相接触。 亲吻还可以表示敬意和服从,比如亲吻君主或者教宗。在英语中,吻手表示英国王室正式任命国家高级官员,过去官员们真的能够亲吻君主的手,虽然如今已经不这么做了,但语言仍留下了印记:当英国首相、内阁成员等被正式任命时,他们仍被称为拥有了Kissed Hand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