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爱你爱你

是有着美好寓意的一年

也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

同心战“疫”的大考之年

在中航大,有这样的一些家庭

他们相互支持,共度疫情难关

他们携手同行,共筑疫情防线

用实际行动向彼此表达“520”

他们守望相助,以大无畏之心

向国家表达忠贞热忱

他们,就是中航大的

“最美家庭”

01

伉俪携手,共同守护中航大

在中国民航大学有着一个普通的家庭,男主人公潜心教学,疫情期间精心为学生设置线上课程;女主人公扎根战疫一线,做到“停课不停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丈夫张迪是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教师。他潜心教学科研14年,承担机务维修实践教学、CDIO工程项目教学以及航电系统工程技术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十几项省部级和校级奖项与荣誉,包括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

疫情期间,张迪老师坚持“停课不停教”,充分利用移动学习专业平台和网络视频平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航电维修项目为载体、以能力产出为考核标准、以“分析-设计-施工-验证”为训练路径的项目教学模式。同时,张迪老师将研究成果转换为教学成果,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的网络座谈,用心构建了教学反馈环节,不断改进和更新线上教学方法和方式,促进提升教学质量。在网络授课之余,张迪老师坚持“停课不停建”和“停课不停研”。为了确保所负责的中国民航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中国民航大学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按时结题和验收,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开展实验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开发,采用“互联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软硬件仿真技术,研制了以主流机型为主、以学生自主操作为目标,具有飞机电子系统和附件测试与排故训练功能的实物仿真训练平台,极大增强了实践教学内涵,也更好满足了机务维修实践教学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要求。

妻子刘佳,是校医院主治医师,负责校医院办公室、医政管理和公文管理各项工作,2016年荣获中国民航大学优秀党员称号。疫情期间,刘佳老师坚持“停课不停诊、停课不停服”。作为校防控物资管理小组成员,她负责防控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和招标工作。疫情前期,由于防控物资紧缺,物资采购和合同签署工作遇到很多困难。她经过不懈的沟通和协商,截至4月30日,已起草和签署了18个防控物资采购合同,总金额累计130万余元。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她组织完成了校医院的工作计划、总结、行政管理制度的草拟、修订和发布,并安排好各种行政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她及时组织完成疫情行政文件的呈批上报、传达收发、转递传阅、立卷与保管等工作,组织完成了校医院各类对外宣传报道等工作。

张迪和刘佳老师平时工作中,互相理解和支持:张迪老师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刘佳老师就主动照顾孩子和家庭。由于工作原因,日常生活中他俩陪伴孩子学习和活动的时间是碎片和短暂的。在疫情居家期间,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除了教学和工作,他们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上小学生的网络同步课程、陪孩子下围棋、打乒乓球、画画和弹古筝……他们的女儿也培育成了一名样样精通的“达人小神兽”。这个温馨的小家充满了幸福和欢笑。

面对复课开学,刘佳老师所肩负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张迪老师也面临着首批机务维修“3+1”执照试点毕业生的实践实习。面对疫情防控与教学管理,他们也将一如既往,用爱和理解共建幸福和谐小家,用责任和担当共筑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守护自己最想守护的人”

丈夫张雪洋老师是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维护保障室主任。疫情初始,学校正值寒假,工训中心的领导第一时间部署了防疫措施。张老师大年初二即返回学校,对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检查,要求值班人员尽可能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同时他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搜集资料,通过网络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每周一次他都到学校检查中心楼宇封闭和值班人员工作状态。

二月底,张老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学校新闻志愿者的工作,积极进行工训中心教师上好网络实践课、共同抗“疫”事迹的宣传,弘扬了优良师德师风,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截止目前共推送文章33篇。借助企业微信平台对保障室职工进行消毒操作技术、防控常识和心理疏导网上培训。开发4个区域二维码用于每天监测和统计进入中心楼宇的人流信息并上报,制定《楼宇防控人员工作流程及工作实施标准》等,做到了所属校内值班人员无疫情。同时根据工训中心实验室情况,他开发设计了实验室二维码,实现了人员出入实名制管理。为复课开学实验室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做好中心复课开学准备工作的同时,张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志愿者服务,在食堂维护秩序,为学生测温、登记。为筑牢学校疫情防控安全底线,他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妻子殷玲,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麻醉医师。在疫情来临之际,她主动请战去门诊的抗“疫”一线工作。正月初二,总医院空港分院设为接受隔离病人定点医院。殷玲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开始正式前往总医院门诊上班。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家里的父母年纪较大、孩子尚且年幼,殷玲提出自己居住自我隔离的想法,要求张老师和孩子回爷爷奶奶家里居住,但是张老师立即否定了这个建议。因为家里离医院很远,殷玲更需要他的支持和帮助。从大年初二开始,张老师每天接送她上下班。殷玲默认了张老师的做法,但她坚决不允许张老师进入医院的工作区域,每天下班回家后也更加注意自我消毒和家庭消毒。张老师一方面给予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开导殷玲适度放松。

从大年初二至今,张老师就开始了学校、家里、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工作。为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年近七十的爷爷奶奶主动承担了家里大小事情,家人的支持让他们夫妻二人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正如张老师所言:“在疫情面前说不害怕是假的,但看到前方有那么英勇无畏的逆行者在负重前行,有很多夫妻共同战斗在隔离病房,有的甚至牺牲在抗疫战斗中......比起他们,自己所付出的算不上什么。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平常人学着前人的样子,努力冲在最前面,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正是因为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象我们这样的平凡夫妻,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坚持坚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奉献着自已的力量甚至生命,战‘疫’才会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03

责任与担当,就是对妻子最大的支持

丈夫朱明是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实习工厂的老师。作为一名前线医护人员的家属,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除了做好开学上课的准备工作之外,朱明老师积极主动加入到学校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团体中,去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家中,他自觉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通过电话或微信告知亲朋好友,不走亲不访友,尽量不参与聚集性活动;室内勤通风勤换气,家居用品定期消毒;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坚信:做好个人和家庭的防护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妻子刘旭是天津市天津医院ICU重症监护室资深党员护士。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她主动向医院领导请战,积极加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二月初至今,刘旭一直坚守在天津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疫情排查和紧急救援工作。发热门诊防控科作为全院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预检分诊成为最重要的堡垒。刘旭坚决按照医院要求做到 “不漏诊,零感染,严防死守,阻击病毒”。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每天对发热患者进行筛查,做好患者分流,保证重危病人的顺利抢救。在此期间,她还积极学习新冠肺炎防治、救治的相关医疗知识,为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刘旭在抗击疫情一线,因为工作原因,连续2个多月不能回家。作为丈夫的朱明,他充分理解更全力支持刘旭的工作。朱明老师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照顾双方老人的重担。在居家抗疫期间,他积极乐观,用歌声赞美鼓励抗疫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制作美食分享关爱,为家人和同事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在华夏大地上

幸得白衣执甲,护山河无恙

值此特别的日子

让我们为在疫情中的英雄们

道一句“2020,520”!

爱您爱您,我们爱您!

向这些“最美家庭”致敬

向在疫情防控中

付出努力的“战士”们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