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是袁紹帳下著名的謀士,他在袁紹陣營起的作用類似劉備的諸葛亮,曹操的荀彧,但由於袁紹是個失敗者,沮授就遠沒有諸葛亮和荀彧這麼大的名氣。值得注意的是,袁紹任用沮授的時間段,事業突飛猛進,從他棄用沮授開始,事業急轉直下,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說明沮授的作用非常明顯。


沮授曾經做過州別駕和縣令等職位,舉茂才。當時冀州的州牧是韓馥,韓馥舉薦沮授爲騎都尉。前面提到過曹操曾經任騎都尉,官級大概處於縣令到太守之間。從沮授早起任職看,他主要是做州以下官員,作爲長官,只是當過縣令,但是沒有州牧、郡太守這樣的經歷。按漢朝的慣例,沒有做過州郡的長官,絕不算被重用,故而沮授在早期已經是懷才不遇的。

公元190年,各路地方實力派組成了討伐董卓的同盟,以袁紹爲盟主。這次討伐行動是典型的虎頭蛇尾,董卓有驚無險度過了危機。討伐行動失敗後,地方各路勢力的爭奪更加激烈。韓馥雖然是冀州牧,名義上管着渤海太守袁紹,但是袁紹根本不把韓馥放在眼裏。韓馥想制約袁紹,袁紹則想取代韓馥。


這一切在次年有了分曉。袁紹接受謀士建議,決定計取冀州。他寫信給公孫瓚,讓他進攻韓馥,公孫瓚果然計劃偷襲韓馥。韓馥感到巨大的危機,這個時候袁紹派使者勸說韓馥把冀州讓給自己。韓馥被嚇壞了,馬上同意了。這樣一來袁紹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富庶的冀州,實力急劇膨脹。

沮授也因爲韓馥放棄冀州而轉投了袁紹,成爲袁紹的謀士。據史書記載,沮授剛見到袁紹時,就提出“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這樣類似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主張。袁紹任命沮授爲監軍,奮威將軍。奮威將軍和曹操的奮武將軍職位相同,都是雜號將軍,考慮到當時官制尚未大亂,能做上雜號將軍算是很重用了。


從公元191年到公元200年,沮授實際爲袁紹服務大約十年時間,但他的官職一直是監軍、奮威將軍,但是袁紹的地盤則由冀州發展到擁有冀州、幷州、青州、幽州四州之地,成爲當時實力最爲強大的割據勢力。沮授在其中有多大的貢獻,限於史書記載的簡略,我們無從得知。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爆發了官渡之戰,袁紹慘敗,進入了滅亡倒計時。

沮授是袁紹陣營少有的對袁紹與曹操之間實力對比有清醒認識的幾個人之一。沮授認爲袁紹雖然兵多,但是不精銳,而且在爭奪河北的幾年中,將士疲憊,不宜與曹操決戰,而應該步步爲營,以騷擾和疲敵爲主,更何況皇帝在曹操手裏,大舉進攻曹操於道義不利。袁紹自恃強大,根本聽不進,見沮授不認同自己,把沮授的權力進行分解,郭圖、淳于瓊各監督一部分軍隊。

官渡之戰失敗後,沮授被俘,曹操非常欣賞沮授的纔能有意招降他。沮授不肯投降曹操,想盜馬逃歸,結果被殺。


從沮授的履歷看,他被朝廷任命過官職,做過韓馥、袁紹的部下,一生基本上都在冀州,他的經歷其實就是亂世中各路割據勢力對人才任用的縮影。

韓馥時期,可以看做天下剛剛進入亂世的時間段。韓馥被董卓任命爲州牧,本身的才能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很明顯他不會用人,放着手下一大批的人才,卻拱手讓出了冀州。韓馥手下除了有沮授,還有田豐,武將有鞠義。

沮授投奔袁紹後,割據勢力進入強力洗牌的十年。能夠熬過這十年的,要麼地處偏遠,要麼在內部建設上很成功。袁紹得到沮授後,能夠委以重任,說明袁紹在用人和格局方面遠勝於韓馥,他拿下冀州是實至名歸的。但是當天下進入爭鼎階段,很明顯袁紹沒有這樣的能力與資質。沮授是放眼天下的人才,袁紹恰恰沒有天下之志。所以沮授的才能並沒有真正施展。


沮授爲什麼沒有背叛袁紹?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爲沮授已經換過兩次門庭,他不想再換第三次,何況袁紹雖然沒有實現他的理想,但總體上對他還是很好的。

插圖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