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2日电 题:《李东红:技术驱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持久生命力》

作者 李东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京东刚刚把公司的使命升级为“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这一举措表明:京东吹响了全面迈向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号角。两年前的5月底,在当年的京东618启动大会现场,我曾感叹不已:京东集中展示的,并非其零售业务,而是公司研发中的无人驾驶重型卡车、无人载货飞机、智慧餐厅、智慧物流等清一色的创新科技,京东是要打造一个技术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公司。从多年潜心推进技术开发与积累,直至如今升级公司使命,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战略变革已然在京东拉开帷幕。

不止于京东,腾讯在2019年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升级为“科技向善”,小米的使命中有一句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百度将自己的使命确定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仍然秉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在云服务市场的份额已经达致全球第四位。很显然,处于潮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普遍谋求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为什么会呈现如此态势?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时代召唤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自觉行动。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让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企业、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实力,左右其长远发展,任何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在动态中拥有并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全球范围的互联网巨头,普遍起家于电商、社交、搜索等,早期发展阶段更多地依赖于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拥有领先硬核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不过,亚马逊、谷歌等的实践说明,互联网公司在依赖早期核心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技术领先企业,建立起未来持续成长坚实的护城河。

中国的互联网领先企业,一路狂奔,在业务增长速度、市值、经营规模、盈利水平、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赢得了广泛的优势,却没有普遍形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地位。不过,中国的互联网领先企业,并非在技术方面全无作为,这些年已经有了一些积累,也具备了大规模推进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数据等基础。与此同时,全球来看,与智能化所密切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尚未步入成熟期,仍然潜藏着巨大的机会。而且,这些技术的应用市场在中国已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因势利导,中国互联网公司完全有可能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智能化时代的全球竞争中走在前列;反之,如若错失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不能及时转变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必将很快在虚胖中黯然失色。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需要做出历史性的转变。京东等公司的抉择,无疑是契合时代潮流的战略行动。

当然,包括京东在内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最终要成功实现全面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并非易事。这将带来企业全方位的变革:企业需要植入技术创新的基因,营造出创新型组织文化,让企业中各个部门及员工都能崇尚技术创新;需要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鼓励探索、允许失败中形成前沿性的技术创新成果;需要大力引入和培养大批技术创新型人才,并不断提升技术创新部门和创新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需要持续向用户提供更有质感、更具技术含量的产品与服务;需要建立起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与激励制度,等等。而所有这些转变,都需要在使命的指引下不懈努力。

李东红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