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種原產於中國南方的嘉木,茶樹經過國人千百年來的馴化已經成爲了中國乃至世界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保健飲品。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區上,這種小喬木鬱鬱蔥蔥的生長着,如果要追溯這種飲品的源頭,可以探究到神農嘗百草的那個年代,第一次在史書上亮相的它就發揮了它清熱解毒的功效,救神農氏於水火之中。
在不斷的繼承與演變當中,中國人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品茶體系,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這五個方面是考量一把茶葉完美與否的標準。爲茶而生的陸羽更是將茶葉拔高到了新的維度,稱其:“參百品而不混,越衆飲而獨高。”
“喝茶”一詞也作“喫茶“,在《紅樓夢》中,賈母攜着一衆姑娘僕婦們到了妙玉的櫳翠庵去,一向不染俗事的檻外人妙玉也殷勤地捧出茶盅來待客。
賈母有着一個挑剔的脾胃,對着妙玉解釋:”我不喫六安茶。“妙玉也是個人精,笑着回到:”知道,這是老君眉。“這裏曹公用的不是”喝茶“,卻是”喫茶“二字,在今人眼裏可能有些奇怪,可是在廣東汕尾、益陽安化、桃江、常德一帶有一種茶卻是實實在在用來喫的。起源於漢,盛於明清的擂茶,亦藥亦膳、亦茶亦飲,滋養着當地人的血肉,成爲了當地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客家擂茶的起源
客家擂茶的首次登場,是以一種半藥半食的形態出現的。相傳在漢武帝時期,將軍馬援奉命南征,廣闊的南部地區還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使得嶺南一帶總是與疫病、瘴氣掛鉤,當地人都有可能遭不住南方潮溼悶熱的氣候,更遑論那些北方將士。
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行軍進程一刻也耽誤不得,可是將士們卻病倒了大半,個個都是頭暈眼花伴着上吐下瀉,連繡花針都拿不動的人,如何上陣廝殺。馬援作爲統帥,除了遍訪名醫之外也沒有什麼好點子。
這個時候一名客家的老婦人拿出了一個家傳的方子,將生薑、大米、茶葉一起熬煮,做成了像稀粥一樣的流食給染病的將士們服下。很快那些將士們的病便有了起色,未染上疫病的人也不再感染。衆人驚訝於這三味稀鬆平常的東西竟有如此神效,因此這茶便也被稱爲“三生飲”。長此以往,者三生飲變成了客家人獨有的一種保健飲料。因爲在製作這種飲料的時候需要擂碎各種佐料,它的另一個名字擂茶也便逐漸叫開了。
從地理條件來說,客家人所居住的地帶多的是丘陵老林,條件艱苦,加之古代戰亂頻仍,一碗擂茶既可以充飢解渴又可以治病祛邪,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用自己的生存智慧保護着自己的身體。
傳說終歸是傳說,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十六.》記載到:“(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撒子、蔥茶,或買鹽豉湯。”“七寶”則是燕麥、糯米、黑豆、芝麻、蓮子等七種穀物,甜鹹均可。“蔥茶”則是蔥白三段與金銀花煎湯後作治療風寒之用。
宋時的蘇轍曾作了一首《和子瞻煎茶》,其中提到“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從這裏可以看出當時的飲茶之俗南北各異,北方延續唐風,在茶中加鹽煎煮,而南方用開水泡茶之俗則更貼近於今人。擂茶在南方興起,大抵可以追溯到宋人南渡,將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帶去了南方。
二、 擂茶的製作方法
客家人在長時間的摸索中,製作出了一套專門用來炮製擂茶的器具,被稱爲“擂茶三寶”:擂鉢、擂茶棍跟笊籬。擂茶棍長約兩尺,一般是用可食用的雜木製成,這樣的擂茶棍擂出來的茶纔不會有異味,而且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在裏面。擂鉢則是大小各異的陶盆,笊籬用竹篾製成,專門用來撈取擂鉢內的各種碎渣。
經過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客家擂茶早就不是以前那簡簡單單的三味,用料更加豐富講究。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桔皮是最基本的搭配。
將各種材料分批加入擂鉢內,將,擂成漿狀的茶泥之後,注入沸水。但這還不是一碗合格的擂茶,爲了讓擂茶的口感更加細膩,還需要用笊籬將碎芝麻過濾出汗來,如此反覆,等到原料的壁膜被完全碾碎,釋放出其中的芳香物質,再次注入沸水,這時候才能品嚐到一碗濃香四溢,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味美擂茶。
擂茶不僅填充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客家人用以待客的最高禮節。桌上擺着擂好的擂茶,還有炒米、花生、米果、燙皮等各類小點,賓客之間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打底、添料、細擂、喊茶,芝麻的香、陳皮的酸,幾口下來口齒留香,渾身通泰。“茶鄉婚嫁茶爲禮”“新婚擇日敬甜茶”“結婚喜慶請喝茶”,茶之一味,對於客家人而言依然成爲了情感上的伴侶。
三、 客家擂茶藥食一體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之中少不了有頭疼腦熱之虞,爲了將這些小病小災扼殺在萌芽當中,客家人也會根據四時不同在擂茶中適量添減幾味食材或藥材。春天溼熱,擂茶中少不了艾葉薄荷。夏天爲了預防中暑則會在擂茶中加上金銀花、荷葉以防中暑;秋天乾燥則需要菊花降燥滋陰;冬日裏驅寒成了首要任務,則可以根據需要加上肉桂川穹來通經脈,驅溼寒。在中醫的觀點中藥補不如食補,客家擂茶則將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成爲了一項不可多得的養生佳品。
汪曾祺曾寫過一篇《桃花源記》,在裏面考究過擂茶的起源,提到了《水滸傳》中第二十四回寫道:“便濃濃的點兩盞薑茶,將來放在桌子上。”推論出王婆賣的茶許是跟擂茶有些淵源。北方的農村也有把茶葉、芝麻放在嘴裏生嚼發汗的偏方,擂茶中有這兩味,不爲無因。
結語:
客家擂茶作爲中華文化中一味獨特的茶飲料,以漢魏的茶粥爲原型,再在唐宋的鹽茶基礎上改良而來,是我國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正如客家民謠中吟唱的那樣:“飲擂茶、喫粑粑、健身體、笑哈哈。“客家人長期居住在瘴氣嚴重的山林中,用自制的擂茶來治病療疾、強身健體。一碗熱騰騰的擂茶下肚,雖說不能百病不侵,倒也可以強身健體。畢竟,茶可比藥好喫多了。
參考文獻:
{1}《擂茶與客家擂茶考論》楊海中
{2}《文化變遷下的發展—福建客家擂茶》何康 李慧
{3}《福建客家擂茶民俗文化探析》王月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