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贵妃取其精华,弃其狗肉,每逢夏至,都会让老公唐明皇派人将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摘下,然后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送往长安。杨贵妃住在里面,早晨一睁眼就能看到珠璧交映的湖景,白天享受着绿色环保,又不破坏臭氧层的自然风,夜晚听着催眠效果极佳的水帘声,任谁都能爱上夏至,爱上炎炎夏日。

夏至可谓24节气中的“元老”,与春分、秋分、冬至一起最早被确立,成为先民们确定四季的坐标。因为夏至的特殊地位,古人特别设了一个夏至节,也称“朝节”,作为夏天的开始。最初的朝节就干一件事,朝拜,朝拜的对象是大地之神,祈求风调雨顺。到后来,朝节越来越“潮”,吃住玩乐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发明了抹胸的时尚潮人杨贵妃,她的夏至在四大美人中不仅是最高调、最奢华的,还是最潮的,足以承包常人一生的羡慕。
吃:新鲜、凉口、味美一个都不能少
杨贵妃是出了名的吃货,不仅好吃还贪吃,这点从她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她本不叫杨玉环,而叫杨玉,正是因为贪吃腰围变粗,才被戏称为“玉环”。她最著名的贪吃事迹莫过于因为爱吃荔枝,唐明皇专门开设了一条号称“荔枝道”的快递专线。
巧合的是,荔枝的主产区岭南在夏至有吃荔枝和狗肉的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杨贵妃取其精华,弃其狗肉,每逢夏至,都会让老公唐明皇派人将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摘下,然后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送往长安。
如今的食品企业都讲从田园到餐桌,又是冷链,又是航空,到手时还未必新鲜。事实上杨贵妃早在1200多年前就实现了,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为“从田园飞到餐桌”,史书记载她的荔枝“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你说潮不潮?
荔枝只是饭前水果,真正的主食还没上来。杨贵妃的夏至主食是啥?没准你也吃过,就是冷面,唐朝那会儿叫“冷掏”。唐朝宫中盛行一种特别美味的槐叶冷淘,把面与清香的青槐嫩叶一起用水调和,切成丝状,煮熟后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
至于味道,同时代的杜甫曾吧唧着嘴写道:“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不仅味香,吃起来比雪花还凉牙,贪吃的肥环一定少不了多来几碗。
穿:轻透、凉爽、性感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四大美人之一,良好的衣品是必须的。李白曾拍马屁称赞杨贵妃的衣品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她的衣服美得如同天边的云彩,这等衣品在求少不求多的夏季,越发能撩倒众生。
夏天的衣服凉快与否,首先取决于面料。杨贵妃每日还要陪王伴驾,汗气熏天成何体统,所以衣料需要足够多的气孔和足够薄的料子散热,仅仅穿透气好的丝绸是不够的,需要更好的纱和罗。
陈道明说“更好没有止境”,但杨贵妃却说有,一共三条:举之若无,真着烟雾,无风自凉。通俗的说就是要举起来像空气一样轻,穿在身上像轻烟一样透,待在屋里无风自然凉。
有没有想到红毯上女星们的透视装?
展示唐朝贵族女子生活的《簪花仕女图》中,就真实再现了盛唐时期女子的纱衣风采。想来当年杨贵妃在炎炎的夏至,就是换上这样的轻容纱透视装,“飘飘如烟气轻功”,引得年老的唐明皇拔不动腿,杵成了“望妇石”。
《簪花仕女图》
住:美景、环保、好玩一个都不能少
一到夏至,杨贵妃和唐明皇就要搬家,搬到大明宫的一处空调房,名曰“含凉殿”。含凉殿有三绝:
一是景色极美。整组建筑依水而建,夏日荷叶连片,湖面水平如镜,夕阳照射下如琉璃千顷。
二是室温极爽。这座大殿在能工巧匠的设计下,以冷水循环为动力来源,带动巨大的扇轮转动,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冷气,送入殿中。
三是构思极巧。含凉殿室内是凉了,但室外还是热的,待着无聊怎么办?凉办,这套制冷设备除了产生凉气,还能把冷水送到屋顶,使水流沿房檐直下,成为一道壮观的人造水帘。这种新颖的设计思路一潮就是上千年,至今仍被人们采用。
刘禹锡曾写诗描绘这种名为“自雨亭”的高级玩具: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
杨贵妃住在里面,早晨一睁眼就能看到珠璧交映的湖景,白天享受着绿色环保,又不破坏臭氧层的自然风,夜晚听着催眠效果极佳的水帘声,任谁都能爱上夏至,爱上炎炎夏日!
同为四大美女,西施只能风尘仆仆赶到洞庭湖边的南湾吹自然风,王昭君还要顶着炎炎烈日在大漠等西北风,貂蝉陪董卓仅仅享受过一个夏天的荣华。相比之下,杨贵妃的夏至不仅幸福至极,而且潮气蓬勃,不愧为四大美人中的潮人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