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則病例:

女性,55 歲。2個月來反覆發作夜間入睡時胸骨下段疼痛,性質呈刺痛、燒灼樣,向後背、胸部、頸部放射,持續30分鐘以上,坐起後症狀可有減輕,偶在飽餐後1小時左右發生,口含硝酸甘油無效。既往有高血壓史、胃病史,否認糖尿病史。父有冠心病史。

該患者發作性胸痛最可能的病因是?

胸痛,很多人看見這兩個詞,第一反應是心臟病。 彙總病例信息:“胸骨下段疼痛”“坐起後症狀可有減輕”“偶在飽餐後1小時左右發生”“性質刺痛、燒灼樣”“硝酸甘油無效”“胃病史”。

雖然是胸痛,但上述信息難以支持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最終的診斷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顧名思義,即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及Barrett食管。 胃食管反流有什麼危害?

胃食管反流的源頭在於賁門失守,胃酸、膽汁、消化酶等高腐蝕性的反流物湧入食管,破壞黏膜屏障,引起黏膜炎症、腐爛,甚至發生潰瘍、出血,日久可導致食管狹窄,影響進食,甚至在病變部位發生細胞類型轉換,由柱狀上皮細胞代替正常的鱗狀上皮細胞,形成Barrett食管——公認爲食管癌的癌前狀態。

此外,嚴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還可能因反流物侵蝕咽部、喉部聲帶和氣管,而出現咳嗽、喉炎、哮喘等。 如何診斷胃食管反流病? 接診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時,可通過以下四種方法診斷:內鏡檢查、PPI試驗、24小時pH監測、食道測壓。 內鏡檢查:對評估胃食道反流病的嚴重程度及鑑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一般建議有條件的醫院對初診的患者先行內鏡檢查,以瞭解是否有食管炎及其嚴重程度,同時結合病理活檢結果排除腫瘤等疾病。

PPI試驗:服用標準劑量PPI,如奧美拉唑20 mg、2次/d,療程2~4周,治療的最後一週如症狀完全消失或僅有1次輕度的反流症狀,即PPI試驗陽性(但PPI試驗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胃食管反流病)。

如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控制症狀、減少復發、預防併發症,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療目標。 1)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睡前進食,衣着寬鬆,保持大便通暢

抬高牀頭

減肥

禁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濃茶、戒菸酒

避免服用降低LES壓力及影響胃排空的藥物

2)藥物治療

PPI

促胃動力藥

胃黏膜保護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