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权虽人在曹魏却始终不负蜀汉,哪怕有谣言说:刘备杀了他全家,也是一笑说:“我跟刘备、诸葛亮是推心置腹,彼此相知。所以,他若能留在蜀汉,那么刘备托孤的两大重臣就会变成:诸葛亮和黄权。

一、刘备书信挑战陆逊
公元223年,刘备走到了生命尽头,他会怎样回想自己这一生?恐怕必会想起夷陵之战,这是刘备一生最大的痛!
以至于就在几个月前,当刘备得知曹丕伐吴后,他还曾满腔愤怒地给陆逊写去一封信:贼(曹丕)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自白帝城出军攻吴),将军谓其能然不?(你还能保住东吴吗)
不久后陆逊的回书来了,很坦白地对刘备说:你还有心思吹牛呢?赶紧自我疗伤吧,这才是你最该做的。倘若想趁火打劫,那好啊,我保证让你这次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一生不认输的刘备黯然神伤了。他明白陆逊有一条没说错,那就是如今的蜀汉风雨飘摇,哪还有能力对吴国发动攻击?
所以刘备根本没有任何行动,也只能不断追忆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马良、冯习、张南、傅彤、程畿……当然还有一人,刘备应会想得更多,因为他还活着,却投降了曹魏,此人便是黄权。
二、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当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有不少人反对,其中就有黄权。他当时是刘璋的主薄,由此惹得刘璋大怒,把黄权赶出成都,扔到广汉当县令去了。
随着刘备攻伐西川,益州许多城池都望风而降。但黄权却至死不降并表示:不看到主公刘璋投降,休想让我黄权放弃城池。也就是在这一刻开始,刘备记住了黄权。所以,在刘璋投降后,刘备二话不说就把黄权从县令升为了偏将军!
皆知,汉中之战是刘备的巅峰之战,不但一举打败了曹操夺了汉中,还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由于此战中,法正担任刘备的谋士,因而使得法正名扬历史,连曹操都叹息:天下牛人都被我得到了,却只漏网了法正。
但汉中之战,果真如此吗?在《三国志》中对汉中之战,曾有这样一句话:(刘备)杀夏侯渊,据汉中,皆(黄)权本谋也。啥意思?很简单,刘备之所以能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虽说是依靠法正的谋略,但此战真正的筹划人却是黄权!
这自然就让人产生疑虑了,既然黄权这么牛,为何却在蜀汉重臣名单中,很少听到此人?这只能说,一切都是被刘备“害”得。
在刘备发动夷陵大战时,黄权也持反对意见的。但他主要反对刘备的军事部署,并提出了:此战应依靠“水陆并进”,由我黄权为先锋去探探吴兵虚实,主公你在后面统筹调度。
可惜黄权提出的这个方案,不但被刘备否决了,还反而让黄权去防御曹魏偷袭!以至于当夷陵大战爆发后,陆逊听闻刘备放弃水路进攻时,喜出望外地给孙权写信说:刘备必败!
由此吴军控制了水路,一举切断了黄权的归路。在刘备兵败后,黄权回蜀汉不能,最终无奈下投降了曹魏。
在刘备逃回后,自然也听闻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他深知这个结果是自己导致,黄权完全是被自己害得,因而说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即,是我刘备对不起黄权,而不是黄权对不起我。
果然刘备一语中的。黄权虽人在曹魏却始终不负蜀汉,哪怕有谣言说:刘备杀了他全家,也是一笑说:“我跟刘备、诸葛亮是推心置腹,彼此相知。这事,还是让事实说话吧。”不久确切消息传来,刘备依旧厚待黄权家人。
三、诸葛亮的困局
从黄权的事迹上来分析,显然黄权是智谋惊人,见识非凡,协调能力超强,最关键的还是人品相当好!
所以,他若能留在蜀汉,那么刘备托孤的两大重臣就会变成:诸葛亮和黄权。不会有李严。也就不会发生,诸葛亮和李严的内耗!最起码,如李严用粮草殆尽,坑骗诸葛亮撤军后,却倒打一耙这事,黄权是做不出来的。
而诸葛亮时期的蜀汉困局,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人才极度欠缺的问题。因此导致诸葛亮被迫大事小事一把抓,啥他都要操心。所以诸葛亮是最需要一位才德卓著的人,来分担压力的。可惜李严非但不合格,反而还给他使绊。
因而可以推断出,若黄权能留在蜀汉,诸葛亮显然会轻松许多,焉能最终被活活累死在五丈原?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