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想讓宋江配合一下,先將晁蓋等人拿下審問,宋江就是利用何濤喫早點的那點時間,快馬加鞭把消息透露給了晁蓋,真是擔着血海的干係。宋江本人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即便是後來晁蓋寫信送錢的事情敗露了,也只是侷限於他和閻婆惜兩人之間,再也沒有第三人知道。

大家好,我們的用心瞭解歷史中沉澱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聊水滸,自然繞不開宋江這個人物,對於他,讀者們褒貶不一,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同而已。聊水滸之前,先分享一個《資治通鑑》中的故事。
武則天信佛,她便下令全國不得宰殺牲畜,老百姓一度不能喫肉。時間久了,總有忍不住的,關起門來偷偷弄點葷菜喫,大家心照不宣也就那麼回事了。朝廷大臣張德,老來得子,抑制不住喜悅,在家宰了一隻羊,整了個“一桌餐”,請幾位同僚小聚一下。被邀請的大臣杜素臨走的時候往懷裏揣了一塊羊骨頭,不是帶回去給家人嚐嚐鮮,而是當作罪證拿到武則天那兒去告發張德。
第二天早朝,武則天當着滿朝文武問張德:“聽說你老來得子,昨天大宴賓客,喫得不錯,你知道你犯了什麼錯嗎?”張德以爲《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再世,便把當晚喫飯的情況全招了,還跪下認罪:不該違反聖令殺羊喫肉。然而,武則天卻說:“你知道你犯了什麼錯嗎?你最大的錯,就是邀請杜素這樣的小人赴宴!交友不謹!”張德安然無恙,杜素從此在官場上混不下去了,所有的同僚都鄙視他,“舉朝欲唾其面”。
杜素本想通過告密在武則天面前表忠心,結果卻讓武則天在朝堂之上給“賣”了,杜素裏外不是人,這樣的人在官場上自然也混不下去。畢竟,不告密是做人的底線,杜素自己踩到底線上了。然而,水滸中的宋江卻是通過“告密”起家,而且混的風生水起。
何濤通過各種線索,鎖定了晁蓋是劫取生辰綱的嫌疑人。本想讓宋江配合一下,先將晁蓋等人拿下審問,宋江就是利用何濤喫早點的那點時間,快馬加鞭把消息透露給了晁蓋,真是擔着血海的干係。宋江爲什麼就安然無恙呢?
宋江的舉動讓朝廷裏的一些人有種喫了蒼蠅的感覺,明明知道自己喫了虧,卻又說不出來道不出來。何濤也能猜到是宋江告密導致自己的抓捕行動失敗,但是他又沒有證據證明這事。宋江雖然是個告密者,但他卻最懂得保密工作。他去給晁蓋通風報信,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真是一隻狡猾的狐狸。退一步講,宋江是從何濤口中得知晁蓋是嫌疑犯的,如果宋江被定性爲“告密者”的話,那麼何濤就是“泄密者”,也難逃法律制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濤就只好啞巴喫黃蓮了。
受害者的嘴巴算是堵上了,那受益人呢?還記得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時,林沖的一個“大相國寺”四個字便把魯智深給出賣了嗎? 晁蓋得了信之後,便慌忙逃跑,他本來與何濤那些人就不是一路人,不可能像武則天那樣出賣杜素。江湖中人比廟堂之君更加珍惜“信義”二字。宋江本人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即便是後來晁蓋寫信送錢的事情敗露了,也只是侷限於他和閻婆惜兩人之間,再也沒有第三人知道。官府雖然追究了宋江的責任,但也不是因爲他告密那事,如果是那事的話,絕不是一紙海捕文書所能糊弄過去的。
無論是正史之中還是野史之中,“告密者”猶如夜壺一般,他們必須得有,但又不能拿出來炫耀,註定他們只能生活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裏,而宋江卻能走出陰暗,在陽光之下公然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真是不簡單啊!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無論是杜素還是宋江,這樣的人還是少一點爲好。畢竟,做人的底線是不告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