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爲“大清”,把年號“天聰十年”也改爲“崇德元年”,皇太極被稱尊爲“寬溫仁聖皇帝”。在登基大典上,皇太極除了對列代祖宗追尊稱號、對各大貝勒冊封親王外,還冊封了三位漢人爲“順王”。

被皇太極冊封爲“順王”的三位漢人是誰呢?

一位是孔有德,冊封爲“恭順王”;還有一位是耿仲明,冊封爲“懷順王”;另一位就是尚可喜,被冊封爲“智順王”。

孔有德,出自聖人孔家門庭,原籍是山東人,出生於明萬曆三十年間,早年在鐵嶺乾的是礦工的活,後金佔領遼瀋後,他與兄弟幾個便投奔明將毛文龍,孔有德大字不識幾個,但“驍勇善鬥,臨陣先登,爲諸將冠”,很受毛文龍的喜愛,於是就把他收爲義子,當然收爲義子還有同時被皇太極冊封爲“懷順王”的耿仲明。

耿仲明出生於遼寧蓋州,與孔有德同在東江總兵毛文龍部,據說這倆人還是結拜兄弟。耿仲明不僅驍勇善戰,在毛文龍軍中還以狡猾多智聞名,很受毛文龍的信賴,還掌管軍中財務,被毛文龍收爲義子。

在天啓年間到崇禎初年,毛文龍部以遼東沿海金州、皮島一帶爲根據地,屢次襲擊後金的後方,給後金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但由於這支部隊軍紀敗壞,不聽明朝政府指揮,冒領軍餉,騷擾地方,貌似“海外天子”,引起明政府的憂慮。

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在督師遼東,藉機處死老將毛文龍。這引起了同爲義子的孔有德、耿仲明的不滿,他們倆便投奔了登萊巡撫孫元化。

到了崇禎四年十一月,孔有德與耿仲明在北直隸的吳橋突然舉兵造反,兵戈回指,連陷山東諸縣,最終攻克山東重鎮登州幷包圍萊州。明朝調集各路援軍,耗費18個月纔打敗了這夥叛軍。

叛軍首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狽逃竄,最終浮海投降了後金,成了大清的開國功臣。

“智順王”尚可喜是怎麼回事呢?

尚可喜出生在遼東海州人,父子倆先後都加入明軍,在毛文龍部麾下當兵,與前面兩位一樣,也被毛文龍收爲義子。後來被東江總兵黃龍任命爲遊擊。

明崇禎六年七月,孔有德、耿仲明率部襲擊遼東旅順,總兵黃龍兵敗自殺,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數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可是,續任總兵沈世魁因尚可喜曾在鎮壓皮島兵變時,讓沈世魁失去過權力,所以這次有權了,就想加害尚可喜。沈世魁的行爲, 讓尚可喜很寒心,於是他心生去意。

明崇禎七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名,逮捕副將,決意率部萬餘軍民投靠後金。皇太極聞訊後,出盛京城三十里相迎,享受了極高的待遇,賞賜珍寶無數。

上面這三位投奔後金的漢人,孔有德被封爲元帥,耿仲明封爲總兵官,尚可喜也封爲總兵,成了大清的開國功臣。

那麼後來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孔有德,在清兵入關後,四處征戰,先後被清廷封爲平南大將軍、定南王。順治九年七月與明軍在廣西的一次戰鬥身負重傷,自刎而亡,終年50歲。其子孔廷訓被明軍處死,僅剩一女孔四貞,後被莊妃收爲義女。孔有德出身孔門,有一次他有意進孔廟孔林祭拜,遭到孔氏族人拒絕,並呵斥孔有德是冒稱孔子後裔,《孔子世家譜》也沒有將其收錄。

耿仲明,在清兵入關後,隨孔有德四處征戰,被清廷封爲靖南王。順治六年十一月,因在征戰中私自藏匿逃人的隨徵將士,恐懼朝廷處罰,在江西吉安,自縊身亡。其爵位由其子耿繼茂繼承。

尚可喜,在清兵入關後,與耿仲明隨孔有德四處征戰,被清廷封爲平南王、平南親王,駐粵時長達26載。康熙十五年,其長子尚之信參加吳三桂的反清復明,可喜聞之後欲懸樑自盡,結果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去世,終年73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