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重要的是,袁崇煥無權殺毛文龍。其實這個時候,崇禎並不一定是要殺袁崇煥的。

崇禎是個勤於政事的皇帝,他“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面對危局,他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歷史評價崇禎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他自毀長城,殺了抗金英雄袁崇煥。

崇禎是個多疑刻薄,剛愎自用的人。與他的老祖宗朱元璋十分相似。

他又是個急躁的皇帝,所以容易被朝中黨爭的各方利用,做出錯誤的決策。

崇禎即位之初,大明江河日下,固疾難返。崇禎拼命想挽救危局,特別是那些他寄予厚望的大臣,他不允許這些人有任何失敗。否則就會殺之而後快。崇禎殺掉的大臣不計其數,並不完全是這些大臣不行,只是崇禎沒有耐心去等,他只想着一夜之間,大明能恢復往日的榮光。

袁崇煥是崇禎最寄予厚望的大臣。他承諾袁崇煥:“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子孫亦受其福。”

袁崇煥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爲正著,戰爲奇著,和爲旁著”的策略。

此時的明朝在關外已經完全處於劣勢,如果明朝決心堅守遼東地區,依託堅固的城防和大炮,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說“五年平遼”,那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袁崇煥的“五年平遼”之說,也不過是“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雖然後來袁崇煥也後悔吹了這麼大的牛,但崇煥卻實打實的相信了。這也爲袁崇煥之死埋下了伏筆。

袁崇煥根本不瞭解崇禎。他以爲崇禎真的把所有的權力都賦予自己了,所以他纔會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是崇禎很信任的大將,他“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毛文龍在敵後建立了明軍的一塊基地,用游擊戰術騷擾後金,確實有作用。雖然毛文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罪不至死。最重要的是,袁崇煥無權殺毛文龍。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許多城鎮、海島都先後被清佔領。毛文龍的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後降清,遼東局勢越發惡劣。

聽到毛文龍的死訊。崇禎雖然表面上沒有怪罪袁崇煥,只不過袁崇煥現在還有用罷了。這筆賬算是記下了,總有一天要算的。

在崇禎眼裏,後金不過是建州餘孽,只有剿滅一條路可走。袁崇煥卻想着和他們議和,而且是在“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的情況下自作主張。袁崇煥太不把崇禎放在眼裏了,他沒有想過皇帝會怎麼想。

崇禎三年十月,皇太極從察哈爾入長城,進犯京師。所有人都認爲既然袁崇煥駐守邊關,現在敵人大軍壓境殺過來了,就是袁崇煥的責任。

在羣情驚慌之下, “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

這些謠言都說是袁崇煥引皇太極入關的。更因爲之前袁崇煥有議和的想法,所以 “誣其引敵脅和,將爲城下之盟。”崇禎在輿論的影響下,做出了袁崇煥引敵脅和的判斷,將袁崇煥逮捕下獄。

其實這個時候,崇禎並不一定是要殺袁崇煥的。只是聽到袁崇煥被捕的消息,關寧軍在祖大壽帶領下,棄京城不顧,擅自返回關外,任憑皇帝如何下詔都喊不回來,最後還是由袁崇煥出面寫信召回,皇帝的聖旨不如袁崇煥的一封書信,關寧鐵騎幾乎變成了袁崇煥的私人軍隊,崇禎還會放過袁崇煥嗎?

袁崇煥掌握着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在清軍繞過山海關進攻北京城的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是緊跟清軍,把清軍的後路斷掉。然後在北京城下聚而殲之,這是最正確的戰略選擇。

可是袁崇煥沒有這麼做,一直衝在最前面,他到達北京不久,後金的部隊也跟着來了,說不是你引來的,鬼都不信。

袁崇煥率軍救援北京,還帶了幾個會滿語的喇嘛。不用說就是想用這幾個喇嘛和皇太極談判唄。在這種時候還不忘記議和,袁崇煥也是嫌命長了。

袁崇煥一方面誇口五年平遼,一方面與敵人議和,你能解釋清楚你究竟想幹什麼嗎?

袁崇煥的死,既冤枉又不冤枉。他是個忠臣,但不是能臣,政治上太幼稚,他和岳飛一樣,註定活不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