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活动。

廉江市石角镇地处两省(区)四县(市)交界点。面对基层治理的新挑战,该镇近年来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大胆尝试“红色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该镇的群众满意度、信访工作满意度、政法工作满意度均居廉江市第一位。

强化“红色引领” 搭建服务群众快速通道

石角镇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开展“七进村”活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到户,将服务工作前移到群众面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使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该镇开展“扬旗亮灯”活动,党员干部佩戴党徽,各党支部设置岗位牌,明确党员身份,公开党务和办事流程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盏明灯”引领作用;开展送党课下乡活动,组织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挂点村党支部上党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开展寻找老先进活动,在全镇范围寻访老革命、老党员、老村长、老先进、老劳模等先进人物代表,表彰老先进,宣扬老先进,邀请老先进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大力营造尊重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开展干部大轮训活动,分期分批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思想、纪律、业务知识的集中轮训,去年共培训党员干部12场次,大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活动,组织力量集中对社会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排查大调解,全面清理积案要案,积极回应群众的拆求。

该镇积极开展扶贫攻坚帮扶活动,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困难党员发展经济,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早日脱贫致富;坚持开展驻队团队进村活动,将镇干部分成21个团队,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驻21个村(居)委会为群众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服务工作延伸到村到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2017年以来,该镇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00多起,为群众做好事实事2400多件,显著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该镇还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精神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开设红色课堂,通过红色专题进课堂、红色人物进课堂、红色书籍进课堂,让党员干部在现场教学中体验红色印记、领悟红色精神;组织红色体验,抽调部分镇村干部参与拍摄和制作革命斗争纪录片《从山底出发》、红色主题歌《山稔花开》等一系列红色作品,扛红旗、穿军装,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洗礼,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向党徽行注目礼”“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和体验红色革命优良传统,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系列红色洗礼;推行红色风尚,以助推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作用为重点,推行村(社区)党员家庭“挂牌亮户”,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

“五老”理事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红色阵地”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019年11月,粤桂边两地三镇(石角、古城、平定)党员干部齐聚山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举行升国旗仪式,参观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历史展馆,观看红色教育纪录片《从山底出发》,追寻红色革命足迹,接受红色洗礼,有力地加强了粤桂边两地三镇党员干部的教育,为粤桂边两地三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粤桂边两地三镇党员干部群众有着传统友谊,相互联系密切。去年以来,粤桂边两地三镇进一步加强联系,共同开展党建联建,充分利用山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纪念碑、三合革命纪念馆、南路特委机关旧址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教育。强化粤桂边两地三镇社会治理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石角镇与古城镇、平定镇建立了粤桂边两地三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社会治理工作,协调解决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分别建立了党建联建、治安、环保、经贸、文化等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两地三镇党建、治安、环保、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此外,还创建了“粤桂廉化陆博边党建微信群”,实现两地三镇的信息互通共享,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携手开展党建联建、治安联防、纠纷共处、生态环境联治、文化共建等,打造平安和谐粤桂边界环境。

石角镇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共享+多元化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大提升。

该镇将全镇21个村(居)委会划分成21个基础网格,每个基础网格再划分若干个小网格,把管理、服务、自治等各项内容纳入各个网格中,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每个网格配备由镇领导班子、驻队干部、机关单位负责人、村(居)委会干部、党小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辖区民警、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使社会各方力量齐齐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实现齐抓共管共治。

同时,该镇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在各村(社区)成立了“五老”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有效发挥老革命、老党员、老村长、老先进、老劳模和农村中有声望经济能人等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作用,让“五老”人员和乡贤等社会各方力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及党务村务监督等工作,激发带动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活力,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造了良好局面。

粤桂边三镇联合举办“同唱涯歌给党听”文艺晚会。郭龙碧 摄

繁荣“红色文化” 提升基层文化治理效能

近年来,石角镇提出“用山底革命精神治理石角”理念,坚持“党建领航、多元共治、以文化人”思路,在社会治理中厚植红色文化,依托文化推动“善治”,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焕发出新活力。

2019年11月26日晚,石角镇与古城镇、平定镇在石角镇“亲水舞台”广场联合举办“同唱涯歌给党听”文艺晚会,用三镇共同方言涯话演出。当天,三镇还共同组织举办了扶贫农产品大集市,石角绿茶、平定橘红、古城扣肉“欢聚一堂”,三镇群众“共趁一圩”,在欢歌笑语中进一步加深感情,为粤桂边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奠定了群众基础。

石角镇将客家文化中的邻里互助、自力更生的传统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以自治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治理体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该镇积极探索创新边界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粤桂边两地三镇的优良传统,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全面推进跨区商贸共促、生态环保和粤桂边界治安共治、文化共建,有力地维护了粤桂边界的和谐稳定。

该镇还充分利用当地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客家文化的独特优势,通过“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山水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济,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该镇的千亩茶叶的水岸茶乡景区,野鸭塘等村的红亩鹤湖红橙观光园景区,木马村荔枝旅游景点,集古驿站文化、农耕文化、观光农业、温泉养生于一体的三合驿站休闲文化观光园等,打响了品牌,吸引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该镇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崇尚正义向善,以文化人。该镇大力挖掘辖区红色革命文化,建成了山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修缮三合革命纪念馆、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纪念碑、南路特委旧址等,拍摄红色革命教育纪录片《从山底出发》历史记录片,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有效凝聚党心民心,弘扬社会正气;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评选“十大传统手工艺能手”、“十大种养能手”、“十大回乡创业能手”、“十大爱心好人”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勤奋拼搏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文明守法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及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群众,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其中,该镇平安家庭创建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湛江市6个示范点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