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旧产业转换以及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政策推动和产业驱动形成合力,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和其他稀缺要素向浙江大湾区集聚。浙江大湾区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湾区,数字经济这条主线成为重中之重。

在浙江,湾区经济的总量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87%。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类高端要素逆势加速集聚,大湾区正在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

本周,总投资80亿的长电科技绍兴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正式对外招标,标志着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又一龙头项目即将开工启动。项目基建总监常富军说:

"这个项目总的规划用地是500亩,总的投资额是150亿。这次开工的是一期工程,主要是建一个集成电路的晶圆封装测试线,属于国际领先国内第一的。这条生产线如果建成的话,年产值可以达到34多亿人民币。"

每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就是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随着中芯绍兴、天际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旦科技园、国科控股等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约390亿元。今年一季度,绍兴滨海新区GDP逆势实现正增长,位列绍兴第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后被纳入全省千亩万亿产业平台,两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如今,"引进一个、招来一批、联动一片"的磁场效应正在浙江大湾区加速显现。杭州钱塘新区引擎轰鸣,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纷纷向钱塘江两岸集聚。宁波打造到杭州、上海的1小时交通圈,国际化港口城市呼之欲出;湖州则发挥湖海互通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全产业链分工合作。

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轶清认为,疫情之下,大湾区经济韧性尤其彰显。"在新旧产业转换以及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政策推动和产业驱动形成合力,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和其他稀缺要素向浙江大湾区集聚。"

在浙江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也就是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总体布局中,环杭州湾经济区拥有无可争议的核心位置。就在去年,浙江省政府先后批复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至此,浙江大湾区"四新区"全部成立,摊开浙江地图就会发现,环杭州湾已连成一片。县域、市域与省域不同层面的多级行政分割被打破,浙江大湾区在这场复工复产的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绍兴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金晓明说,绍兴滨海新区成立之后,抛出一篮子政策举措,涵盖土地、财政、人才等方方面面。"干部、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滨海新区倾斜,围绕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目标,全力发展以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轶清认为,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金南翼,浙江大湾区是浙江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能级战略平台。松绑行政藩篱之后,长三角金南翼腾飞有了无限可能。"不破行政区划、打破行政边界的做法是最大亮点,浙江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面,它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流动的重要探索。不同于过去的产业园摊大饼发展、多头管理等现象,四大新区建设是推动'人地财'自由流动的重要探索,给予科技改革创新、市场体制机制创新更多的"特权",变政策优势、新区优势为内生优势,产生了新的增量。"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高级形态。放眼世界,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这三大湾区,已经成了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浙江大湾区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湾区,数字经济这条主线成为重中之重。浙江省提出,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要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省长袁家军强调,数字经济是浙江大湾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优势所在。当前,浙江正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启动实施数字湾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标志性引领性工程。"我们将全力支持央企、名企在浙江项目的建设、运营,吸引更多的研发项目、制造项目、平台项目落户浙江,加快形成数字产业的集群效应。"(浙江之声记者张秀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