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俄對於東北的野心蓄謀已久,公元19世紀中葉的沙皇俄國在“外東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軍隊與移民,而清朝方面一則無力北抗沙俄,二來沒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抵抗沙俄在東北的蠶食政策,因而不得以將百萬餘平方公里土地拱手讓人。當時的清政府正在集中精力應對南方的太平天國叛亂,無力支援北境的駐軍,因而導致中方對沙俄在對黑龍江下游的佔領竟沒有任何干涉舉動。

文/王凱迪
今天的大東北,幅員遼闊,土地富饒,建國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重要糧倉和工業基地。很多人認爲今天的東北三省就是我國“大東北”地區的全部。
但是,在很多老東北人的心中,在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以南,有一片百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也屬於東北大家庭。那裏,便是曾經的“外東北”,擁有遼闊的海岸線,卻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刻上了一連串陌生的斯拉夫印記。
01尼布楚遺恨
公元1689年,清政府與俄羅斯簽署了《尼布楚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俄兩國東段邊界,以格爾必奇河和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至海爲界。“外東北”地區毫無疑問全部屬於中國領土。在此條約之後,清政府爲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還建立了嚴格的察邊制度,分爲年巡察和三年巡察兩種,前者爲清朝軍隊在邊境的例行巡視,後者爲規模較大的勘探界址活動。
據雍正時人方式濟的《龍沙紀略》與嘉慶時人西清的《黑龍江外紀》記載,齊齊哈爾城、墨爾根城、璦琿城(又稱黑龍江城)三城副都統一直保持着在黑龍江北岸各支流巡查的行動,並且時常沿河上溯,登上外興安嶺以觀敵情。直到清朝咸豐年間(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清王朝對於當地的巡防制度依然在嚴格執行。
02沙皇的野心
19世紀40年代,年輕的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逐漸讓俄國從拿破崙戰爭的創傷中走出,俄國憑藉着維也納體系在歐洲獲得了與英國並立的霸主地位。此時的俄國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料理東方的事務,而黑龍江流域則是俄國垂涎已久的領地。1847年9月,尼古拉一世任命侵略中國的急先鋒-穆拉維約夫爲東西伯利亞總督,並親自授意他要放手侵佔中國黑龍江地區。穆拉維約夫到任以後,立即把解決“黑龍江問題",作爲他“在西伯利亞活動中高於一切的中心問題”。
1848年,沙俄軍艦借考察之名登上庫頁島。1850年7月,沙俄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伊遵照沙皇的命令侵入黑龍江口,非法佔領了黑龍江口附近的廟街,公然升起了俄國的軍旗,並以沙皇的名字命名爲尼古拉耶夫斯克。到1853年秋天,沙俄已把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下游地區,置於自己的軍事控制之下。
03中國的無力與無民
當時的清政府正在集中精力應對南方的太平天國叛亂,無力支援北境的駐軍,因而導致中方對沙俄在對黑龍江下游的佔領竟沒有任何干涉舉動。隨後,得知中國內情的沙俄軍隊更加猖狂。從1854年5月至1857年6月,穆拉維約夫不顧清朝政府的抗議,先後四次派遣大批滿載沙俄侵略軍的船隊,強行通過黑龍江,並向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右岸“移民”屯墾和建立軍人“村屯”。這些地區因爲長期的封禁政策,幾乎沒有任何滿漢軍民長期駐紮,因而被沙俄軍隊迅速掌控。
到1856年末,沙俄悍然宣佈成立以廟街爲中心的所謂“東西伯利亞濱海省”。第二年七月,又非法宣佈在整個黑龍江左岸建立所謂“阿穆爾防線" 。至此,沙俄已經在我們的“外東北”完成了事實上的軍事佔領與移民。1858年,沙俄強迫黑龍江總督奕山簽署《璦琿條約》時,其實只是要求清政府對沙俄的實際佔領加以承認而已。我們的“外東北”,此時已經徹底淪爲了俄國人的土地。
沙俄對於東北的野心蓄謀已久,公元19世紀中葉的沙皇俄國在“外東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軍隊與移民,而清朝方面一則無力北抗沙俄,二來沒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抵抗沙俄在東北的蠶食政策,因而不得以將百萬餘平方公里土地拱手讓人。
參考文獻:1.近代東北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