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是現在俄羅斯人想起來就心痛的事情,在前幾年還有要收復阿拉斯加的聲音,沙俄當年出售阿拉斯加也是不得已的辦法,但現在想要收回,那也是癡人說夢。

話說,當時美國買下阿拉斯加,也是有苦難言,只不過守得雲開見月明,如今的阿拉斯加探明的各種資源,簡直讓俄羅斯狂怒不已,怎麼能720萬美元就把這麼大一塊地方給賣了呢?

俄羅斯最早可以追溯到莫斯科大公國時期,只是歐洲東部一個不算特別大的國家,在蒙古人崛起的時候,還受到蒙古人的冊封,一直到15世紀末,俄羅斯才逐漸擺脫蒙古人的統治。

俄羅斯人對土地產生了和蒙古人一樣的熱愛,一路向東擴張,在清朝康熙年間就與康熙統治的大清帝國發生領土爭端,並且爆發了小規模戰爭,1689年清、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

至此俄羅斯人的擴張之路並沒有停止,在1741年俄羅斯僱傭的丹麥探險家白令發現了亞洲最東端與美洲相隔的海峽,並且被命名爲白令海峽,因爲白令海峽在冬季結冰的時候,就能封住,俄羅斯人趁機逐漸佔領了白令海峽東岸的阿拉斯加,一直到1799年,俄羅斯宣佈已經完全佔領了阿拉斯加。

其實,阿拉斯加在那個時期並沒有多少人口,而且高緯度地區更是處於寒冷地帶,根本沒啥用,俄羅斯人能夠取得的東西並不多,而且對遠東的控制力度也不強。

到1867年,沙俄亞歷山大二世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出售給了美國,讓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如果能夠把這個事件放到當時的世界歷史中,就會有一個更好地理解了。

沙俄屬於一半在歐洲一半在亞洲的國家,實力強的時候就想要跟歐洲的強國掰掰手腕,實力不行的時候,就從東方找找感覺,彌補回來。

在1853年的時候,沙俄因爲想要奪取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幾乎是與整個西歐國家開戰,這就是克里木戰爭,其中最強大的就是奧斯曼帝國、英國和法國,到1856年時,即使沙俄佔據主場優勢,也架不住諸多強國的聯合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而暴露出沙俄政府內部的諸多問題。

從克里木戰爭中失敗的沙俄,痛定思痛,進行了農奴制改革,想要重新與歐洲強國再掰手腕子。

然而,這個時候,世界政治環境對沙俄十分不友好,由於英法強大的海外殖民地,幾乎對沙俄進行了戰略包圍,俄羅斯想要發展,是寸步難行。

沙俄與英法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對抗,只有找新的盟友,這個盟友就是剛剛在1864年結束南北戰爭的美國。

因爲在南北戰爭中,南方奴隸制大聯盟獲得了英法的支持,北方的林肯政府不得不尋求除英法外的其他國家的支持,沙俄就是在這個時候與美國政府建立聯繫的,等到北方政府取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後,也面對來自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法的壓迫,尤其是以前的宗主國英國。

當時加拿大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對美國的壓力很大,美國也有意跟沙俄建立關係。

要說美國和沙俄,兩國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說俄羅斯的強大是東征,美國的發展就是西進運動,從大西洋西岸一直拓展到太平洋的東岸,往往以很便宜的價格就從印第安人或者墨西哥人的手中把土地買了過去。

在買無可買的情況下,美國人就打起了阿拉斯加的主意,要知道沙俄可不是印第安人和墨西哥,都是喜歡土地的主,到手的土地誰也不願意吐出來。

只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就這麼成了,1867年尼古拉二世以720萬美元將1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賣給了美國,似乎沙俄還有一些主動。

這就讓人想不通了,難道沙俄重視土地是假的?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克里木戰爭結束後,面對英法的包抄,遠離沙俄控制區的阿拉斯加由於貼近英國控制的殖民地加拿大,沙俄很擔心這塊土地被英國人搶了去,並且形成對俄羅斯的再度封鎖。

更讓沙俄擔心的是,一旦阿拉斯加丟失,整個遠東地區也岌岌可危,爲此,尼古拉二世決定以極低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對於美國來說,跟英國早就翻臉了,買回這塊土地,肯定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美國的土地矛盾,當時美國總統約翰遜想都沒想就拍板促成了這筆交易。

然而,在當時很多美國認爲這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爲了這塊不毛之地,美國要跟英國周旋,當時有人諷刺約翰遜買下這塊地是“約翰遜的北極熊後花園”。

在第二年,約翰遜就遭到彈劾,在1868年僅一票之差,就差點被彈劾,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彈劾總統。

當然,僅僅幾十年後,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啓,阿拉斯加發現的大型油田及煤炭等自然資源,使得阿拉斯加的戰略地位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

約翰遜總統也因爲這筆當時被認爲是“失敗的交易”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利益,而躋身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

2017年,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數據顯示,阿拉斯加已探明的石油存儲量高達87億桶,相當於12.4億噸,可想而知整個阿拉斯加帶給美國多少財富。

到近代以來,人們才意識到領土的重要性,任何一塊土地,實際上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