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會有一定的擔心,除了考慮到孩子會不會適應幼兒園生活外,更多考慮的是孩子的餐食。

  於是有的家長在挑選幼兒園時,會特意看看幼兒園的菜譜。畢竟對於小傢伙們來說,喫得健康纔有助於身體健康。

  案例:

  在論壇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寶媽君君今年26歲,孩子剛滿三歲。因爲想要回歸到職場,於是在孩子滿三歲後,君君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

  在挑選幼兒園的時候,君君也着實費了一番心思。既要價格公道又要師資實力雄厚,幾番衡量後,最後君君選擇了一個離家最近的幼兒園。

  君君表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爲自己搞突然襲擊做準備,這樣自己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可以藉口路過幼兒園去觀察一下孩子的動態。

  畢竟在孩子三歲以前,君君一直是全職寶媽的身份,對於孩子的照顧也是頗爲上心的。

  一天正在上班的君君看到了孩子幼兒園老師發佈的朋友圈。因爲當時在忙,君君順手點了一個贊便放下了手機。

  等到下班的時候君君纔有機會仔細地看看老師朋友圈發佈的照片內容。這一看不要緊,君君對於老師發佈的內容很是生氣。

  原來老師發佈的是孩子們坐在一起喫午餐的樣子。孩子們沒在一起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喫飯的氛圍非常溫馨,而讓君君感到不滿意的是孩子們的餐食。

  “一看都是清湯寡水的素菜,這分明是給農民喫的。”君君看過照片後暗自嘀咕。

  終於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君君忍不住向老師討要說法,說幼兒園的菜品實在是太清淡了。

  而老師則表示當天給孩子們喫的是貝殼面外加清炒萵苣,雖然看起來挺素的但是卻很健康,並且幼兒園昨天喫的是清蒸排骨。一週的飲食可以說是葷素搭配得當的。

  不過老師的解釋並沒有獲得君君的認可。於是君君把孩子們午餐的照片發到了論壇上,希望能夠得到網友們的支持。

  可是沒想到網友們卻紛紛指責君君實在是太小題大做了,並且表示幼兒園的飲食看起來營養搭配得不錯。

  分析:

  家長關心孩子的餐食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過激的表達很容易激發自身與老師之間的矛盾。有不同的意見時,有效地進行溝通才是最恰當的處理方式。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該如何溝通?

  (1)儘量選擇委婉一點的表達方式

  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問題上有分歧,這是很正常的。在有不同意見時,家長儘量保持委婉一點的表達方式,這樣老師會更加容易接受。

  家長們不要覺得自己繳納了入園費,就可以把老師當成是保姆,頤指氣使的態度並不適宜。

  (2)保有一定的同理心

  家長對老師也要有一定的共情心理,這樣更加能夠理解老師的處境和想法。

  畢竟家裏有一個孩子就已經讓家長們很是頭疼了,而幼兒園老師卻要照顧很多孩子,顯然,這是一件很有壓力並且很消耗體力的事。

  (3)保持理智冷靜地進行問題分析

  家長們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於是發現孩子身上出現問題後很容易情緒激動地衝老師發脾氣。

  事實上,這樣的情感發泄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在發現問題後,家長應該保持冷靜理智地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弄明白問題的所在,也可以更快地找到解決的辦法。

  只有家長和老師間彼此尊重彼此理解才能夠建立起高效的溝通,這對於孩子在園內的生活會很有好處。

  家長們愛子心切,但是也要分清楚場合。大家對於孩子入園後的生活狀態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