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鄉留在家裏的勞動力大部分都是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2017年底,鄉黨委爲改變留守婦女無業可就的困境,聯繫到一家箱包廠,在五一村建起邵東市第一間“扶貧車間”。爲了發展好扶貧車間,該鄉黨委書記曾多次帶領鄉黨委、政府班子成員進城招商,聯繫人社等部門開展免費技術培訓、聯繫貨源、購置電車、動員貧困戶參與。

邵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劍敏

5月20日,邵東市堡面前鄉新發村扶貧車間內,10多臺排列整齊的電動縫紉機“嗒、嗒、嗒”的聲音此起彼伏,李銀娥和工人們一雙雙巧手上下翻飛、一個個漂亮的文具盒源源不斷地被縫製出來,車間內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雲山下此起彼伏的嗒嗒聲,有如一曲曲歡快的“脫貧致富曲”,在堡面前鄉各村的扶貧車間處處奏響。

坐落於邵東最高峯大雲山腳的堡面前鄉,因大雲山名聞遐邇。但同時也因偏遠、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後,是全省有名的貧困鄉。全鄉10個村曾經就有6個省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30戶1172人,貧困人口占全鄉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該鄉留在家裏的勞動力大部分都是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2017年底,鄉黨委爲改變留守婦女無業可就的困境,聯繫到一家箱包廠,在五一村建起邵東市第一間“扶貧車間”。五一村試點成功後,鄉黨委以點帶面快速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在全鄉10個村以村級集體經濟模式建立了11個“扶貧車間”,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使全鄉195名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其中貧困人口占60多人,人均年增收1萬多元。

爲了發展好扶貧車間,該鄉黨委書記曾多次帶領鄉黨委、政府班子成員進城招商,聯繫人社等部門開展免費技術培訓、聯繫貨源、購置電車、動員貧困戶參與。如今,邵東市益豪箱包、五好皮具等多家箱包皮具公司與堡面前鄉簽訂了供貨協議,保障扶貧車間的貨源穩定。

“在村裏的扶貧車間打工離家近,一天如果做得多,就有一兩百元的收入。” 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銀娥開心地說,“自從扶貧車間進村以來,既照顧到了家,又能忙農活,還能上班把錢掙了,真是太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