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2年11月,經周恩來、張申府介紹,朱德、孫炳文經國內黨組織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朱德贊同孫炳文的意見,說:“我們馬上去上海,找陳獨秀。

編者按:《世紀風采》發表文章《朱德在馬克思的故鄉》。文中記述馳騁川南的愛國名將朱德,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1922年爲尋求革命真理遠赴馬克思的故鄉德國留學。在柏林,朱德結識了周恩來,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現對該文摘編如下:

1922年9月,朱德離開上海前往法國

1922年3月,時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官兼雲南省催收鐵路局借款處專員、複查錫務公司賬項委員長的朱德逃離昆明。在滇北的崇山峻嶺中甩掉追捕者,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歷盡艱難險阻,於5月中旬回到四川南溪,與家人團聚。

朱德一面安排家事,一面做着去北京的準備。因爲早在1921年初朱德與孫炳文在南溪時就約定:“孫炳文先去北京,朱德則待打倒唐繼堯後即離開軍隊和孫炳文會合。”履行前約的朱德,6月底到達上海。

7月初的一天,朱德在北京火車站下車,僱人力車直奔宣武門外方胡齋衚衕找孫炳文。兩人見面,格外高興。孫炳文對朱德如約而至尤爲欽敬,說:“玉階兄,來得這樣突然,有失遠迎呀!”“多謝了!我朱德說話從來是作數的,與你相約出洋,是夢寐以求的事。這次能迅速成行,還得感謝唐繼堯,我是借他的黑手才斬斷了舊勢力的關係呢!”住下來後,他們詳細地介紹了別後一年多來各自的遭遇。

幾天後,孫炳文陪朱德北上游覽、考察。途中,孫炳文介紹風起雲湧的中國工人運動,說他的朋友李大釗去年參與組織了新黨———中國共產黨,綱領是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反對封建軍閥、解放勞苦大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朱德很感興趣地說:“這是個好黨,我在上海時有所聞。一定要找到,我也想加入。你能介紹我和李大釗見面嗎?”“很不巧,李大釗去南方了。據說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在上海,此人我認識,我們去找他!”朱德贊同孫炳文的意見,說:“我們馬上去上海,找陳獨秀。”

8月中旬,朱德與孫炳文頂驕陽、迎熱浪來到上海。在閘北一所普通房子裏,見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孫炳文向陳獨秀介紹朱德後,朱德坦誠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殷切地向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陳獨秀側着頭聽完朱德的陳述後,兩眼直盯着朱德上下打量一番,若有所思地說:“不客氣地說,像你這樣身份的人,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再經過長期的鍛鍊和考驗,共產黨纔會接受。所以,我奉勸你不要加入共產黨,還是回到舊軍隊裏去……”陳獨秀一席話,猶如一瓢冷水潑在朱德頭上,不僅不歡迎,還把他拒之黨門之外,還要把他推回去!朱德和孫炳文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污辱,帶着滿腹委屈、惆悵、沮喪與失望,默默地走出陳獨秀的小屋。

迴轉住地時朱德問:“革命,爲什麼這樣難?世界上爲什麼還有不準別人革命的人!”孫炳文勸慰:“革命,我們是革命定了,絕不能動搖。黨,一時入不了,我們去爭取。”在孫炳文的開導下,朱德沒有因陳獨秀的拒絕而對共產黨失去希望和信心。他向孫炳文表示:“我一定要爭取成爲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朱德與孫炳文商定,到馬克思的故鄉去,學習革命的理論和革命的方法。

9月初,朱德與孫炳文登上法國郵輪“阿爾及爾”號,離開上海。經一個多月的航行,10月中旬船抵馬賽。當天,他們乘車去巴黎。

在巴黎期間,朱德與孫炳文寄住在一位中國商人家裏。十分眷念故土的主人有空就請孫炳文、朱德介紹祖國發生的事情,他也熱情地講述巴黎的情況。一天,他說:“聽說有一箇中國留法學生團體是共產黨,在宣傳鼓動革命。”朱德急忙追問:“這個團體在哪裏?”商人說不出來,誠懇地許諾:“明天,我帶你們去認識我的一位朋友,他知道,會告訴你們的。”

朱德與孫炳文在這位熱心商人的帶領下,來到那位朋友家裏。經過一席交談,弄清了最近成立的中國留法學生團體,名稱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負責人是周恩來。不巧,周恩來已去德國柏林。那個朋友把周恩來在柏林的地址,告訴了他們。這意外的消息,點燃了朱德、孫炳文找黨的希望之火。他們決定去柏林,找周恩來。

在飛馳的列車上,朱德擔心地說:“周恩來會不會像陳獨秀,因爲我們有舊軍隊的履歷……”未待朱德把話說下去,孫炳文肯定地回答:“不會。根據我對周恩來的瞭解,他與陳獨秀不同。”下車後,他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那個朋友提供的地址去訪問周恩來。

朱德與孫炳文循着街道,瞅着門牌,謹慎地核實號數,小心翼翼地輕輕釦響房門。開啓房門的是一位面目清秀的的年輕人,彬彬有禮地站在他們面前。朱德有些喫驚地問:“我們剛從中國來,有一位名叫周恩來的先生,他在這裏嗎?我們要見見他,請通報通報,行嗎?”那位年輕人沒有回答來者的提問,熱情地把他們讓進房間,倒來兩杯開水遞到他們手上,又端來兩盆熱水,說:“擦擦汗!”待朱德與孫炳文洗過臉,落座後,年輕人在他們對面坐下笑容滿面地凝望着說:“我就是周恩來,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嗎?”“我,姓朱名德,字玉階。”朱德自我介紹後指指孫炳文,說:“他,姓孫名炳文,字睿明。我倆是同鄉、同志。”

一陣寒暄後,朱德與孫炳文結識了年僅24歲的周恩來,一切疑慮都煙消雲散了。在熱情、友好的氣氛中,朱德用他那濃重的川北口音,一字一句地敘述自己走過的道路和追求革命的經歷……最後,朱德表示:“我決心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再回到舊的生活裏去。我一定努力學習和工作,黨派我做什麼都行。”

周恩來聚精會神地聽着,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着,不時插話謙遜地請教不甚理解的問題,詢問有關細節。周恩來被朱德異乎尋常的經歷和執著的追求深深感動了,忽然有所醒悟地問:“玉階兄,你們喫飯沒有?如果沒有,我們喫飯去。喫完飯,我們還可以接着再談。”

此後,孫炳文也詳細地向周恩來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與追求,提出加入中共組織的要求。

周恩來和朱德、孫炳文幾次交談,他們就國內形勢、各種思潮流派以及對共產主義的認識、中國革命的方法道路前途等暢談見解,十分投機、融洽,在許多理論和實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在理想、追求、信念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周恩來表示:“我願意介紹你們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你們的入黨申請未得到國內黨組織批准以前,可以接收你們爲候補黨員。”朱德和孫炳文上前握住周恩來的手,激動而興奮得喜淚橫溢,許久才說:“恩來———同志!”

1922年11月,經周恩來、張申府介紹,朱德、孫炳文經國內黨組織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週恩來把這一喜訊告訴朱德、孫炳文時,特別叮囑“你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事,一定要嚴格保密、不能張揚。這是革命鬥爭的需要,對外不要公開共產黨員身份。因爲像你們這樣具有社會背景的人,便於團結更多的人。”朱德與孫炳文牢記周恩來代表黨組織的囑咐與要求,以中國國民黨黨員身份在中國留德學生中展開工作。後來,他們擔任中國國民黨駐德支部的領導職務,教育、團結了一大批國民黨左派分子和進步學生加入到革命陣營中。

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的朱德與孫炳文,在周恩來等領導下積極參加黨組織的活動,執行“宣傳主義、吸收同志”的任務,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動參與社會實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