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青年時期就是一位反清義士,後因爲宣傳反清運動被清廷通緝,不得已出國赴日留學,在這裏受到良好的教育,對以後的人生髮展影響很大。

後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於北大校園,在這個引領新思潮的地方,他們宣傳新思想,成爲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在當時陳獨秀可是思想領袖,我們熟知的胡適、魯迅等知名學者在那時影響力,與陳獨秀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後來陳獨秀與李大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美談傳誦一時,他們成爲我黨的重要創始人,陳獨秀爲我黨早期的發展貢獻如此之大,他的兒女又發展如何?

陳獨秀一生有三位妻子,共育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當初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時,長子陳延年和次子陳喬年年齡已經不小,便將他們接到上海,在這裏兄弟兩人深受新思想影響。
後來兩人還一同赴法留學,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們與趙世炎、周公一同創辦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他們都成爲我黨的早期黨員,幾年後他們還被組織安排到蘇聯學習。回國後的陳延年來到廣東工作,還曾參與領導省港大罷工。

1927年五大召開,會議上有33人當選爲中央委員,其中有三人分別是陳獨秀、陳延年和陳喬年,也就是說陳家父子三人就佔了三席。
但會議結束後沒多久,陳延年就在上海被捕,在遭受敵人百般折磨後仍不屈服,最終被敵人砍死,年僅29歲。

在哥哥陳延年犧牲不到一年後,1928年2月,陳喬年也在上海被捕,當年6月6日遇害,年僅26歲。
就在陳喬年犧牲後不久,想念孩子的高曉嵐(陳獨秀原配夫人)讓女兒陳玉瑩來上海替自己打探兩人的近況,但是陳玉瑩一來到上海,得到的消息竟是哥哥和弟弟都已犧牲,她強忍悲痛料理弟弟的後事,遭受打擊的她很快一病不起,在當年就病逝於上海。至此高曉嵐所生的三個孩子都先她而去。

高曉嵐的妹妹高君曼也是陳獨秀的妻子,她生了兩子陳松年和陳鶴年,一女陳子美。
陳鶴年當年在北大讀書時,曾是“三大學生領袖”之一,抗戰爆發後他攜妻兒去了香港,以後一直留在那裏,他在《星島日報》擔任編輯,此後一直定居香港。
女兒陳子美在建國後獨自去了美國,學醫出身的她在當地開辦了一傢俬人產科醫院,以此爲生,多年來一直是一個人生活,晚年病逝於醫院,身邊沒有親人守護,十分淒涼。

一直陪着陳獨秀身邊,後留在大陸生活的只有陳松年,父親在1942年去世,其後事也是由陳松年一手操辦的,建國後受父親影響,生活上遭遇不少困難,後來還是在主席過問下,每月補助他30元生活費,生活纔有了好轉。
無論生活多麼困難,陳松年夫婦都不會放鬆孩子的教育,他們共育有四個兒女,長子陳長琦曾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機械學院院長,長女陳長瑋是鋼鐵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次女是一家軍工廠的高級工程師,小女兒曾是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四個孩子皆國家棟梁,這都是陳松年夫婦多年培育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