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過一番沉思之後,毛澤東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爲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這是日本文學評論家竹內好說的,“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很難想象沒有魯迅的中國文化史究竟會如何寫呢。

“作爲表象的魯迅,始終是一個啓蒙者。首先是個啓蒙者,而且是個優秀的啓蒙者。正像人們把孫文叫作革命之父一樣,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這是日本文學評論家竹內好說的,“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很難想象沒有魯迅的中國文化史究竟會如何寫呢?


一、現代文學的奠基者

北大教授嚴家炎說過,“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

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陳獨秀胡適,高舉科學與民主的旗號向着舊的封建文化開火。陳獨秀和胡適都提倡白話文運動,陳獨秀主張文學革命論,胡適提出文學改良芻議,但是他們兩個都是理論者缺乏文學創造的能力。看看胡適寫的白話詩歌確實是太淡薄無力了,“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爲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哪個時候魯迅還在家裏抄古碑呢,魯迅的老同學錢玄同跑來勸魯迅寫點文章,魯迅對他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醒了較清醒的幾個,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對得起他們麼?”錢玄同回答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在錢玄同的勸說下,魯迅便有了最初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掀開了中國現代文學史。魯迅對自己包括《狂人日記》在內的早期創作有這樣一個評價:“因那時的認爲‘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魯迅一出手就顯示出了他的獨特性和深刻性,“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在《狂人日記》中,當寫到那個狂人感覺世界不對勁了的時候,魯迅只用了這麼一句話: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當代作家餘華震驚了。魯迅只用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精神失常了。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者,是現代文學的靈魂,是現代文學的一個巔峯,不僅影響了中國,同樣也是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爲“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二、魯迅是“民族魂”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他的寓所與世長辭。葉聖陶在《相濡以沫》一文中寫道:

“各界的人不經邀約,不憑通知,各自跑來瞻仰魯迅先生的遺容,表示欽敬和志願追隨的心情。一個個自動組合的隊伍,擎起寫着標語的旗子或者橫幅,唱着當時流行的抗敵歌曲或者臨時急就的歌曲,從上海的四面八方彙集到墓地,大家動手鏟土,把蓋上‘民族魂’的旗的魯迅先生的棺材埋妥。這樣的事,上海從未有過,全中國從未有過了。”


魯迅在葬禮不是官方的,是民間自發的。蔡元培、宋慶齡先生致悼詞後,沈鈞儒先生激動地說:“高爾基前幾個月死了,死後由蘇聯政府替他國葬。現在,像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我們人民羣衆一致要求國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們人民自己來葬,到的都是民衆自己。這個,我想魯迅先生一定很願意!”

魯迅是“民族魂”,這個人民給魯迅的最高評價。

魯迅本來是到日本留學學醫的,可是看到在日俄戰爭中麻木的中國人的幻燈片改變了魯迅的一生。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光醫治國民之身則復無以振興中華,而唯有醫治國人的靈魂,中國纔有救。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就是青年時代所寫的早期論文《摩羅詩力說》中大聲呼喚的“精神界之戰士”。

魯迅提出立人思想,在《文化偏至論》一文中所說:若要“生存兩間,角逐列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只有“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才能“轉爲人國”。魯迅是最清醒的思想家,對民族的靈魂做最深刻的反思,啓悟中國人“悟己之爲奴”,改造自己的國民性,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魯迅“自己揹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以筆爲旗,抗拒爲奴,“不克厥敵,戰則不止”,毫不妥協地向一切黑暗勢力挑戰。


馮雪峯曾經告訴毛澤東,有一個日本人說,全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在經過一番沉思之後,毛澤東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爲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

在現代中國文化史上還有誰比魯迅更懂得中國呢?

三、除了魯迅,我並不同中國大師對話

有的學者把魯迅看作是當代作家的精神父親,魯迅對現代作家的影響如影相隨,無法忽視。

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殘雪,受到日本及歐美評論界的關注,諾貝爾獎的候選熱門人物。在中國作家中,殘雪唯一認可的是魯迅,“我一直認爲自己在繼承西方偉大的藝術傳統。除了魯迅,我並不同中國大師對話”。在殘雪看來,魯迅 “一直是我文學上的榜樣”,“魯迅是那個時代唯一達到新文學創作標準的人”。


著名作家張煒說:“我這一生都要閱讀魯迅了,我註定會一生閱讀魯迅,並從中吸收不絕的力量,在我眼裏,魯迅是一個完人,他清晰而又高大地走在前路上。魯迅是文學的字典和辭源,當代的全部精神問題,我們幾乎都可以從魯迅這本大書裏查到答案 ”。

作家蘇童說:“傳統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魯迅是不可否定的:他的不朽主要在於一種人格精神的支撐,一種洞穿千古的思力和獨特氣質的發散二當然從純文本的角度來看,魯迅並非無可挑剔,但正是非常之人,寫非常之文。他的氣質,適合寫他那樣戰鬥的文本:魯迅孤軍奮戰,自始至終一個都不饒恕。儘管偏激了些,固執了些,但卻是一種偉大的偏激和固執”。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過,自己最崇拜的作家就是魯迅先生,雖然僥倖獲得了獎,但與大師魯迅還差得很遠,還補充說到,願意用自己所有作品來換魯迅的《阿Q正傳》,都換不來的!

也有一些作家看不起魯迅,把魯迅看作是老石頭絆腳石,可正是魯迅的巨大影響力拋不掉扔不了,無可奈何氣急敗壞。

魯迅的最大價值就是活在當下,只要熟讀魯迅你基本就能解釋眼下的一切亂象,人們常說“當你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時候,就是魯迅說的”。魯迅就是這麼牛,一個一百年前的預言家還是這麼有生命力,正如林賢治所說,“魯迅死於20世紀而活在21世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