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黑帮题材的电影,毫无疑问,《教父》在我心中肯定是排名首位的电影。

相比之下,《美国往事》虽意味深长,但缺乏我所期待的火拼场面,而且在爱情方面着墨颇多;《古惑仔》更不必提,虽热血却不免有些无脑,一味好勇斗狠,抵不住细细咀嚼。

今天,我们按下《教父》暂且不提,笔者想谈谈2013年上映的一部韩国黑帮电影一一《新世界》。

《新世界》的情节设置和《无间道》类似,它讲述了刚从警校毕业的李子成奉命在黑帮组织一一金门集团卧底十年,在此期间,他和集团的三号人物丁青相交莫逆。

金门集团老大被害身亡后,上级屡次三番不顾李子成安危,想要插手新龙头的选举,从而控制金门集团。同事对李子成的不信任和漠视,最终导致他彻底迈向黑暗,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帮首脑。

李子成卧底身份的转变,其实也暗含着他对人生的理解。

从一腔热血投身警界,到不被信任心灰意冷,十年的卧底生涯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丁青虽为黑帮头目,但却把李子成当作亲兄弟;姜科长身为上级,虽然披着正义的外衣,打着嘘寒问暖的旗号,暗地里却安插人手监视,甚至连李子成怀孕的妻子都不放过。

三百年前,诗人仓央嘉措曾写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本是形容面临爱情与现实两难抉择的处境,但放到李子成身上,就成了肝胆相照的黑帮友情和虚情假意的“正义”上级,他到底选择哪一边?

一、这个世界,远远不是非黑即白

姜科长

谈这个问题前,我想起《教父》中和毒枭索拉索勾结,将麦克一拳打晕的警长。

按理说,警察应该代表着正义才对,可对于《教父》和《新世界》中的警察而言,“警察”只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陋习和弊病,就会利用别人,也被人利用。

这种对于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展示,更凸显了影片的矛盾感。

影片开头,姜科长在面对李子成时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他一边庆祝李子成的妻子怀孕,一边暗示对方“你小子别轻举妄动,否则当心你老婆的安全!”

如果说姜科长这么做是职责所在,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每次行动几乎都不和李子成商量就擅作主张,一点也不考虑手下的安危,这就有点冷血了。

让李子成犹豫的是,一方面自己的人事档案还在警局,一旦彻底背叛,姜科长向黑帮泄露自己的从警经历,自己将会万劫不复。但姜科长是真没拿他当自己人,他在对方眼中只是一颗棋子,一颗随时可能被抛弃的棋子;

另一方面,丁青虽然是黑帮头目,但十年来对他真心相待,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比起亲人也不遑多让。

这种情况下,你让李子成背叛丁青,他做不到。

影片最后,促成李子成彻底黑化的事,主要有两件:

一是丁青在知晓李子成卧底身份后,并没有痛下杀手,而是在临终前给他指明道路,让他好好活下去;

二是姜科长三番五次置李子成性命安危于不顾,还妄想继续把他当棋子,做幕后操盘手。

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李子成的归宿问题其实是影片矛盾的集中点,除此之外,笔者要多提一句丁青。

丁青首次露面是在机场,他上身西装革履,脚下却瞪着一双拖鞋,面对李子成嘻嘻哈哈,一点大佬的派头都没有。

但就是这么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当他面对姜科长的挑拨离间时,却没有上当。反观金门集团的四号人物一一李仲久就比较冲动,他不顾后果派人刺杀丁青,最终自己惨遭集团抛弃。

《教父》中曾说:千万不要记恨你的对手,那样会让你失去理智。

很显然,失去理智的李仲久,结局可以预见。

纵观整部影片,丁青其实是第一个洞察姜科长阴谋的人,他明白:如果李子成最终不握有权柄,早晚会被姜科长卖掉。

小时候总以为,这世界就是非黑即白,没有其他色彩;生活的经历慢慢告诉我们,世界其实是多彩的,而人性也是复杂的。

杀人犯也有心爱女子,并愿为她赴汤蹈火;老好人也会偶尔偏执,犯下惊天大案。

人性的迷宫重峦叠嶂,绝不只有两面,这都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问题。

二、别人待我几分,我便还他几分

其实作为卧底,最让李子成头疼的,就是他掏心掏肺地对待姜科长,对上级的话言听计从;反观姜科长,始终防着李子成,担心他叛变。

笔者很自然联想到人际关系中,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我们付出很多心血经营的一段友情,最终会走向尽头?

环顾四周,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别人待我几分,我便还他几分,这才是最坚固的友谊。

《教父》中,麦克为何不会和义兄汤姆成为真正的“朋友”?

无论出于维护家族血统也好,还是保持教父的神秘感也罢,麦克上位后,始终掌握着家族最核心的机密,他只会透露给汤姆对方应该知道的那部分,至于其他的内容,免谈。

一个始终藏着掖着,一个上赶着想拉近关系,这样的友谊最终只能靠利益捆绑。

很多人在交友时会面临不少困惑,终其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在这段友谊上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你记得她的生日,并提前备好礼物;她忘记你的生日,说这些都不重要;

你有什么事都想着她,旅行回来会带些纪念品给她;她瞒着你偷偷出去玩,回来后炫耀旅途的精彩;

你清楚她的底线,并尊重她的决定;她肆意践踏你的底线,并不以为然。

这样的友情,要它何用?

人和人相处,就图个舒心,图个互相尊重,如果只是单方面付出,这段关系势必会走到尽头,无可挽回。

边边角角我们可以不在乎,但你应该学会给自己提前画好底线,并告诉对方,一旦迈过这条线:不好意思,这朋友没得做。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哪能精细到分?

在尊重对方底线的基础上,互相做出让步在所难免,但在一定程度上必定是大致平衡的。

三、论“心狠”

李子成

影片最后,躺在病榻之上,戴着呼吸机的丁青告诉李子成:兄弟,要想活下去,就得心狠点儿。

在讨论“心狠”这个问题前,我想起《教父》中的一段台词:

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逻辑,李子成最后其实不是变狠了,而是看透了。

他明白,如果再不出手,姜科长这边随时会将自己出卖;即将坐上会长位置的张理事,也会伺机将自己铲除。更不必说,他的身后还有个虎视眈眈的李仲久。

这些人都是威胁,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所以在影片最后5分钟,那几个杀伐果断的冷血蒙太奇镜头,除了是对《教父》的致敬,也包含了李子成对过往的祭奠。

老教父维多·柯里昂在临终前告诫麦克:我为自己的家族工作,并拒绝成为大人物手下的傀儡。

最终,李子成也活成了这般模样。

很多人看到类似“心不狠,站不稳”这样的言论,都会对这种道理推崇备至,他们遵循的逻辑大概是:只要心狠,做事就会果决冷静,最终自然会获得成功。

但我认为:学会分析现状,揪出事件背后的本质,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