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黑幫題材的電影,毫無疑問,《教父》在我心中肯定是排名首位的電影。

相比之下,《美國往事》雖意味深長,但缺乏我所期待的火拼場面,而且在愛情方面着墨頗多;《古惑仔》更不必提,雖熱血卻不免有些無腦,一味好勇鬥狠,抵不住細細咀嚼。

今天,我們按下《教父》暫且不提,筆者想談談2013年上映的一部韓國黑幫電影一一《新世界》。

《新世界》的情節設置和《無間道》類似,它講述了剛從警校畢業的李子成奉命在黑幫組織一一金門集團臥底十年,在此期間,他和集團的三號人物丁青相交莫逆。

金門集團老大被害身亡後,上級屢次三番不顧李子成安危,想要插手新龍頭的選舉,從而控制金門集團。同事對李子成的不信任和漠視,最終導致他徹底邁向黑暗,成爲名副其實的黑幫首腦。

李子成臥底身份的轉變,其實也暗含着他對人生的理解。

從一腔熱血投身警界,到不被信任心灰意冷,十年的臥底生涯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丁青雖爲黑幫頭目,但卻把李子成當作親兄弟;姜科長身爲上級,雖然披着正義的外衣,打着噓寒問暖的旗號,暗地裏卻安插人手監視,甚至連李子成懷孕的妻子都不放過。

三百年前,詩人倉央嘉措曾寫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本是形容面臨愛情與現實兩難抉擇的處境,但放到李子成身上,就成了肝膽相照的黑幫友情和虛情假意的“正義”上級,他到底選擇哪一邊?

一、這個世界,遠遠不是非黑即白

姜科長

談這個問題前,我想起《教父》中和毒梟索拉索勾結,將麥克一拳打暈的警長。

按理說,警察應該代表着正義纔對,可對於《教父》和《新世界》中的警察而言,“警察”只是他們的職業,他們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陋習和弊病,就會利用別人,也被人利用。

這種對於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展示,更凸顯了影片的矛盾感。

影片開頭,姜科長在面對李子成時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他一邊慶祝李子成的妻子懷孕,一邊暗示對方“你小子別輕舉妄動,否則當心你老婆的安全!”

如果說姜科長這麼做是職責所在,不得已而爲之。那麼,每次行動幾乎都不和李子成商量就擅作主張,一點也不考慮手下的安危,這就有點冷血了。

讓李子成猶豫的是,一方面自己的人事檔案還在警局,一旦徹底背叛,姜科長向黑幫泄露自己的從警經歷,自己將會萬劫不復。但姜科長是真沒拿他當自己人,他在對方眼中只是一顆棋子,一顆隨時可能被拋棄的棋子;

另一方面,丁青雖然是黑幫頭目,但十年來對他真心相待,給予他充分的信任,比起親人也不遑多讓。

這種情況下,你讓李子成背叛丁青,他做不到。

影片最後,促成李子成徹底黑化的事,主要有兩件:

一是丁青在知曉李子成臥底身份後,並沒有痛下殺手,而是在臨終前給他指明道路,讓他好好活下去;

二是姜科長三番五次置李子成性命安危於不顧,還妄想繼續把他當棋子,做幕後操盤手。

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李子成的歸宿問題其實是影片矛盾的集中點,除此之外,筆者要多提一句丁青。

丁青首次露面是在機場,他上身西裝革履,腳下卻瞪着一雙拖鞋,面對李子成嘻嘻哈哈,一點大佬的派頭都沒有。

但就是這麼一個玩世不恭的形象,當他面對姜科長的挑撥離間時,卻沒有上當。反觀金門集團的四號人物一一李仲久就比較衝動,他不顧後果派人刺殺丁青,最終自己慘遭集團拋棄。

《教父》中曾說:千萬不要記恨你的對手,那樣會讓你失去理智。

很顯然,失去理智的李仲久,結局可以預見。

縱觀整部影片,丁青其實是第一個洞察姜科長陰謀的人,他明白:如果李子成最終不握有權柄,早晚會被姜科長賣掉。

小時候總以爲,這世界就是非黑即白,沒有其他色彩;生活的經歷慢慢告訴我們,世界其實是多彩的,而人性也是複雜的。

殺人犯也有心愛女子,並願爲她赴湯蹈火;老好人也會偶爾偏執,犯下驚天大案。

人性的迷宮重巒疊嶂,絕不只有兩面,這都需要我們辯證地去看待問題。

二、別人待我幾分,我便還他幾分

其實作爲臥底,最讓李子成頭疼的,就是他掏心掏肺地對待姜科長,對上級的話言聽計從;反觀姜科長,始終防着李子成,擔心他叛變。

筆者很自然聯想到人際關係中,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

爲什麼我們付出很多心血經營的一段友情,最終會走向盡頭?

環顧四周,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別人待我幾分,我便還他幾分,這纔是最堅固的友誼。

《教父》中,麥克爲何不會和義兄湯姆成爲真正的“朋友”?

無論出於維護家族血統也好,還是保持教父的神祕感也罷,麥克上位後,始終掌握着家族最核心的機密,他只會透露給湯姆對方應該知道的那部分,至於其他的內容,免談。

一個始終藏着掖着,一個上趕着想拉近關係,這樣的友誼最終只能靠利益捆綁。

很多人在交友時會面臨不少困惑,終其原因,都是因爲我們在這段友誼上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你記得她的生日,並提前備好禮物;她忘記你的生日,說這些都不重要;

你有什麼事都想着她,旅行回來會帶些紀念品給她;她瞞着你偷偷出去玩,回來後炫耀旅途的精彩;

你清楚她的底線,並尊重她的決定;她肆意踐踏你的底線,並不以爲然。

這樣的友情,要它何用?

人和人相處,就圖個舒心,圖個互相尊重,如果只是單方面付出,這段關係勢必會走到盡頭,無可挽回。

邊邊角角我們可以不在乎,但你應該學會給自己提前畫好底線,並告訴對方,一旦邁過這條線:不好意思,這朋友沒得做。

當然,現實生活中的友誼哪能精細到分?

在尊重對方底線的基礎上,互相做出讓步在所難免,但在一定程度上必定是大致平衡的。

三、論“心狠”

李子成

影片最後,躺在病榻之上,戴着呼吸機的丁青告訴李子成:兄弟,要想活下去,就得心狠點兒。

在討論“心狠”這個問題前,我想起《教父》中的一段臺詞:

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如果按照這個思維邏輯,李子成最後其實不是變狠了,而是看透了。

他明白,如果再不出手,姜科長這邊隨時會將自己出賣;即將坐上會長位置的張理事,也會伺機將自己剷除。更不必說,他的身後還有個虎視眈眈的李仲久。

這些人都是威脅,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所以在影片最後5分鐘,那幾個殺伐果斷的冷血蒙太奇鏡頭,除了是對《教父》的致敬,也包含了李子成對過往的祭奠。

老教父維多·柯里昂在臨終前告誡麥克:我爲自己的家族工作,並拒絕成爲大人物手下的傀儡。

最終,李子成也活成了這般模樣。

很多人看到類似“心不狠,站不穩”這樣的言論,都會對這種道理推崇備至,他們遵循的邏輯大概是:只要心狠,做事就會果決冷靜,最終自然會獲得成功。

但我認爲:學會分析現狀,揪出事件背後的本質,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做到藥到病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