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司林威

元宇宙熱潮下,又一位重磅玩家殺入。

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熱後,AR、AI、大數據、雲計算、遊戲、社交等領域成爲了通向元宇宙的路口,而B站選擇了區塊鏈。

啓動元宇宙,內測“高能鏈”

126日,界面新聞獲悉,B站正在內測元宇宙相關業務“高能鏈”,已上線區塊瀏覽器工具,可查詢鏈上信息。B站方面認爲“高能鏈“是爲新應用、文化、遊戲以及數字資產構建的數字原生社區,未來還會支持社區治理。

B站方面界面新聞回應稱高能鏈目前重點關注內容版權保護,爲數字化作品提供所有權認證等服務。

而關於更具體的“高能鏈底層技術是公有鏈還是聯盟鏈?”以及“何時上線”等問題,B站方面表示目前沒有更多內容可以透露。

據Tech星球,B站“高能鏈”內測時放出的截圖中提供了豐富信息。

首先,“高能鏈”的中文名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B站的經典彈幕“前方高能”。但其英文名稱並不與之對應,而是一個新的詞彙“Upowerchain”,明顯強調了“賦權”理念

高能鏈的願景中有體現,根據截圖,高能鏈的願景是“提供數字資產上鍊渠道,歡迎多元化應用加入生態,實現數字資產跨應用流通,爲用戶提供多樣化使用場景和展示舞臺。成爲組織或個人的‘主權身份認證’+資產庫’。“

對應到元宇宙概念中,高能鏈的核心邏輯就是技術上爲元宇宙居民“賦權”,生態上提供展示平臺。即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未來數字居民(元宇宙中的居民)所需要的身份認證以及資產賬戶,類似於現實世界的身份證和銀行賬戶。同時提供展示平臺,對應現實世界中的“朋友圈”和“臉書主頁”。

其次,根據截圖,B站高能鏈的應用場景有三個,分別是“數字藏品”,“數字身份”,“數字世界”。

“數字藏品”即時下火熱的“NFT,一種非同質化的數字憑證,可以從技術上證明數字類的內容與資產的所有權。阿里與騰訊旗下的區塊鏈都於今年上線了該功能。“數字身份”則與區塊鏈的地址有關,這是每個人使用區塊鏈的前提,即需要一個代表自己的身份證明和賬戶地址。而通過區塊鏈技術爲用戶創建的數字身份,身份信息等數據永久保存在鏈上,數據的所有權完全歸用戶所有。

在數字身份上,目前國內的聯盟鏈生態的主流技術方案是根據用戶提交的實名信息生成一串獨有的區塊鏈哈希數值,從而代表用戶的唯一地址,但用戶自身並不掌管賬戶的“私鑰”(私鑰是區塊鏈地址的所有權證明)。據悉,B站高能鏈也採用了相同方案,將代替用戶集中管理私鑰。

而“數字世界”,是用戶最能直接體驗“元宇宙”魅力的空間,B站將其定義爲“新一代”的數字世界,並標註“即將上線”。這也意味着這個“數字世界”並不是《頭號玩家》中的虛擬空間,因爲目前的硬件技術還無法大規模實現這樣的科幻與電影場景。

那麼用戶到底能體驗到怎樣的場景呢?B站給出了六個範例。其中“原創作品上鍊”和“NFT藏品展廳”就是NFT的前置生成過程和後續的展示空間,意味着玩家可以自主製作NFT並且可以向其他人展示。

而包括虛擬貓咪、數字身份都是目前已經成熟的技術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高能鏈的示範場景還有一條是支持用戶和偶像互動,是否會是遊戲《我的世界》一樣的虛擬空間,目前還並不清楚。

當下B站高能鏈作爲區塊鏈平臺已知的技術信息如上,從B站的回應中也可以預見大家較爲熟悉的NFT將會是核心的落地場景。

元宇宙核心資源:時間

其實大型科技平臺佈局區塊鏈並非新鮮事自2015年起,包括阿里旗下的螞蟻鏈、騰訊旗下的至信鏈,京東的智臻鏈等等都已經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場景。但目前這麼多玩家中,B站可能是最值得注意的之一

首先,B站是從元宇宙角度佈局了區塊鏈業務“高能鏈”,不管是迎合資本需求還是媒體熱點,在目前硬件技術還無法大規模實現”擬真“的元宇宙場景時,區塊鏈中已經落地的部分生態場景如NFT(非同質化代幣)、DeFi(去中心化金融)、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可能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底層概念的場景。

而B站的部分特性決定了它是中國最適合做元宇宙的科技平臺之一。而這一點,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有清楚的認知。

在不久前B站發佈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後的電話會上,陳睿強調了一個觀點,“我認爲在元宇宙這個概念裏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它需要有一個自循環的內容生態。我覺得元宇宙這個概念,它講的這個產品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完的,因爲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這樣的內容產能,它能夠產生出一個世界出來。所以,在這個產品體系裏面,必須得有一大羣人深入創造內容,並且自身能夠通過他在這個體系裏創造的內容獲利。”陳睿稱。

而符合陳睿所稱的自循環內容生態平臺標準的國內超大型科技平臺只有B站、抖音、微信寥寥數個。

首先從B站用戶規模和構成來看,根據最新季度B站財報,2021年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戶達2.67億,日活用戶達到了7200萬。而如此龐大規模的用戶的主力成員都來自”Z世代“,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曾表示,B站用戶平均年齡在21歲左右,新增用戶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代表00後大批湧入。

那麼如此大規模的年輕人羣是否意味着巨大潛力的“消費能力”?或許更重要的不是消費潛力,而是駐留時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注意力經濟”。不管是什麼樣的元宇宙形態,作爲新的虛擬空間,它與現實世界最通用的地方就是時間,即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在元宇宙生活的時間越長,意味着現實生活的時間越短,時間是固定的不可再生資源。這一點,元宇宙和現實世界存在資源衝突問題。

而“Z世代”可能是目前所有世代中,線上生活時間最長的一代人。根據B站最新公開的數據,目前B站用戶的日均在線時間達到了88分鐘,創歷史新高。顯然,只有用戶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元宇宙概念才得以成立。

完美的NFT應用場景

其次,B站的內容創作體系是NFT最好的落地場景之一。

根據易凱資本的《元宇宙報告》 ,NFT是區塊鏈在元宇宙世界中的主要應用之一,可以有效支撐元宇宙的經濟系統。最新數據顯示,當前NFT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等值美元,僅OpenSea上就有60萬用戶。易凱資本認爲NFT市場規模不可限量,現實世界的泛數字化已初步顯形。

而目前,騰訊和阿里是國內最大NFT發行平臺之一,今年來,阿里旗下支付寶推出了小程序螞蟻鏈粉絲粒,騰訊上線了NFT交易平臺幻核。但阿里主營業務是電商,騰訊核心業務是社交+遊戲。而NFT的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是創作者及文化IP、技術支持及平臺發行方、社區傳播和收藏家。

但從實際發展來看,阿里與騰訊目前都是從中間的技術支持方做起,依託其社區及用戶提供藏家和展示平臺。但最核心的創作者和IP都是與外部合作而來,螞蟻鏈第一期NFT與敦煌研究院合作而來,騰訊第一期是與《十三邀》合作。近期對外公開介紹NFT發展時,螞蟻鏈明顯加快了簽約創作者並收購IP的步伐。

而B站的最主要應用場景是視頻內容平臺,而短視頻天然就可以製作成NFT,這是騰訊、阿里旗下NFT發行平臺所不具有的特點。

NFT需要的核心元素中,B站本身擁有大量創作者和喜愛文創的用戶,又擁有大量二次元文化獨有的IP形象,例如B站本身的虛擬形象人物“22”與“33”。而B站社區本身就是國內活躍度最高的二次元社區。NFT三大核心要素中,B站只缺少區塊鏈技術支持。

2021年三季度,B站的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專業用戶創作視頻)播放量佔平臺總播放量的93%。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270萬,同月均視頻投稿量突破1000萬。而這些用戶的每一次視頻投稿理論上都可以做成NFT,而NFT本身也可以爲創作者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玩家們也能解鎖新的消費場景和參與社交傳播,這與陳睿強調的激勵創作者生產不謀而合。

拋開加密藝術,國內天然擁有如此大規模NFT視頻製作資源和創作者平臺的產品只有抖音、快手和B站。

元宇宙的治理:硬幣經濟

最後,從社區經濟的角度來看,B站也擁有元宇宙的雛形之一。由於我國對於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禁止,大部分國內區塊鏈屏蔽了區塊鏈技術中關於“Token”的經濟體系。但B站此次高能鏈內測明確提及了“數字資產”和“個人資產庫”的字樣。

提起這部分,很多人會注意到以比特幣爲首的加密貨幣的炒作熱點,但其實在區塊鏈系統中,“Token”也就是“代幣”,不光是一個經濟系統,還是一個治理系統。在一個線上世界,每個人的身份數字化後,如何從技術角度保證每一個人都有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力呢?“Token”就是一種意見表達工具,每一枚代幣都意味着一次投票的權利。用戶可以憑此表達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意見,並參與元宇宙本身的建設之中。

這麼說有些抽象,而B站目前的“Token”體系就是好的例子之一。目前,B站上的虛擬貨幣有兩種,一種名爲硬幣,B站上的視頻UP主總會提醒觀看視頻的人進行“一鍵三連”,三連分別指點贊、投幣、收藏,而其中的投幣就映射了B站的硬幣體系。另一種名爲”b幣“,和騰訊的Q幣類似,是一種只能單向充值的虛擬貨幣,匯率是1RMB=1b幣。

“硬幣”是目前B站最重要的虛擬物品之一,可用於對優秀的視頻作品進行投幣支持,這是對UP主的一種肯定。而UP主獲得的硬幣越多,則可以獲得B站的內容創作者激勵,這是直接的經濟收益,並且得到流量扶持,這部分屬於創作激勵。所以硬幣成了B站創造者最渴求的物品之一,而獲得它的方式就是製造更好的內容吸引觀看者投幣。

而“硬幣”的生產方式則由觀看者參與B站內部的生態,如每天登錄,購買B站會員,參與社區活動等等,而B幣則只能直接購買,可用於購買需要付費的番劇和打賞喜歡的UP主。

不難看出,B站的“Token”體系已經有了元宇宙的雛形,即在滿足一定經濟需求的基礎上,同時發揮作爲治理工具的作用,用戶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喜好,創作者由此製作出更好的作品。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這個部分完全由代碼完成,如B站的“高能鏈”技術上完全可以讓B站硬幣的社區治理功能最大化。

當然,當下元宇宙概念包含的概念太過於廣泛,用什麼樣的方式接近這個概念每一個平臺都有不同理念,Facebook折戟加密貨幣後選擇改名“Meta”,微軟選擇“企業版元宇宙”,迪士尼則更加強調打造自己的線下+線上的超級樂園,B站則選擇了從區快鏈入手。伴隨着資本過熱的炒作,它到底是人類的未來,還是終將被刺破的“泡沫”,目前無人知曉。

(記者佘曉晨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