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是个标准70后,自从离婚后,立志要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起初与现任女友也算相处甜蜜好似重温了初恋般的悸动,然而不过一年的时间,他又要失恋了,目前正处于极度消极当中。

  然而每当提到婚姻,提到幸福,提到两性关系,原生态家庭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因素,晓峰也不例外,婚姻不幸的关键不是遇人不淑,而是原生态家庭影响下让他根本不懂得如何亲密相处。

  恋人也好,夫妻也罢,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是述情障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不会好好说人话,这类人的特点是会莫名其妙的发飙闹情绪,他们会把所有的焦虑、关怀转化为愤怒然后表达出来,因此所有的爱和内心本想的关怀,最终变成一种攻击性的伤害。他们不会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感觉,甚至这是他们自己都没有办法去分辨这种感受,那缘由和症结究竟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弄不明白,所以只能用发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当时的情绪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这似乎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道理,然而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去做,又可以做到成为孩子好榜样的父母却屈指可数,甚至寥寥无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对相敬如宾又或者恩爱的夫妻,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谓事半功倍,受益匪浅,一个健全的人格源于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正确的夫妻相处。而那些暴力的,冷漠的, 敌对的同居式养老婚姻,都会形成孩子不同程度性格的偏差甚至扭曲。

  其实只要父母做好自己,一个良好的氛围影响,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指路风向标,而一个错误的,不够和睦的活错误的影响下,会成为孩子一生也难摆脱的枷锁。潜移默化间,他也知道不好,也懂得不该,可身不由己的还是会进入行为复制模式当中无法自拔。

  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

  在自身原生家庭没能得到的情感需要,都会在未来择偶和组建自己家庭时会逐渐暴露显现,而且会加倍希望对方能够弥补自己的缺失。比如在对方身上寻找安全感,比如说,希望得到对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种种的缺失要伴侣这个角色来填补自然会造成对方的负担,也会让自己更加的痛苦。

  这种错误的,扭曲的原生态家庭,仿佛精神“病毒”,备受煎熬的永远是后辈子女,所以婚姻不单纯是自己觉得开心就能够草率决定,那关系到未来的生活,乃至下一代和代代相承的家风,没有谁天生会做父母,没有谁天生就懂得家庭的经营,而从现在起,做个自律又懂得提升学习的父母,为的是自己,更为的是自己代代后人的幸福和健全的心智而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