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峯是個標準70後,自從離婚後,立志要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起初與現任女友也算相處甜蜜好似重溫了初戀般的悸動,然而不過一年的時間,他又要失戀了,目前正處於極度消極當中。

  然而每當提到婚姻,提到幸福,提到兩性關係,原生態家庭都是不可迴避的一個關鍵因素,曉峯也不例外,婚姻不幸的關鍵不是遇人不淑,而是原生態家庭影響下讓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親密相處。

  戀人也好,夫妻也罷,人與人之間最可怕的是述情障礙,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不會好好說人話,這類人的特點是會莫名其妙的發飆鬧情緒,他們會把所有的焦慮、關懷轉化爲憤怒然後表達出來,因此所有的愛和內心本想的關懷,最終變成一種攻擊性的傷害。他們不會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感覺,甚至這是他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去分辨這種感受,那緣由和癥結究竟是什麼自己也說不清楚,弄不明白,所以只能用發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當時的情緒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這似乎已經是人盡皆知的道理,然而能夠真正懂得如何去做,又可以做到成爲孩子好榜樣的父母卻屈指可數,甚至寥寥無幾,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一對相敬如賓又或者恩愛的夫妻,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謂事半功倍,受益匪淺,一個健全的人格源於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正確的夫妻相處。而那些暴力的,冷漠的, 敵對的同居式養老婚姻,都會形成孩子不同程度性格的偏差甚至扭曲。

  其實只要父母做好自己,一個良好的氛圍影響,能夠成爲孩子一生的指路風向標,而一個錯誤的,不夠和睦的活錯誤的影響下,會成爲孩子一生也難擺脫的枷鎖。潛移默化間,他也知道不好,也懂得不該,可身不由己的還是會進入行爲複製模式當中無法自拔。

  心理學家弗里曼認爲,原生家庭的不足,將成爲一個人後續人生的索求和追逐。

  在自身原生家庭沒能得到的情感需要,都會在未來擇偶和組建自己家庭時會逐漸暴露顯現,而且會加倍希望對方能夠彌補自己的缺失。比如在對方身上尋找安全感,比如說,希望得到對方更多的關懷和照顧,種種的缺失要伴侶這個角色來填補自然會造成對方的負擔,也會讓自己更加的痛苦。

  這種錯誤的,扭曲的原生態家庭,彷彿精神“病毒”,備受煎熬的永遠是後輩子女,所以婚姻不單純是自己覺得開心就能夠草率決定,那關係到未來的生活,乃至下一代和代代相承的家風,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沒有誰天生就懂得家庭的經營,而從現在起,做個自律又懂得提升學習的父母,爲的是自己,更爲的是自己代代後人的幸福和健全的心智而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