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7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提起關羽,大多數人不會陌生,他武藝高強,能力敵萬人,曾於萬軍之軍,斬顏良於馬下,並全身而退;也曾圍困樊城,水淹曹魏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縱觀他的一生,鮮有敗績。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如今他早已被尊爲“武聖”,享譽盛讚。然而他鮮有敗績,並不代表未嘗一敗,曹操麾下,就曾有一人,爲解救被圍困的曹仁,大敗關羽,長驅直入,令無數人歎服。可惜的是,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屬於三流武將,被馬超數回合虐殺。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說到此處,或許有人想到了位列五子良將的徐晃。公元219年,襄樊之戰爆發的時候,曹仁被圍困在樊城,于禁率領的第一波援軍,也已全軍覆沒。當時徐晃手下只有一支新兵,卻大敗關羽,衝破了重圍,其用兵能力,連曹操都自愧不如,聲稱徐晃的成就,他用兵三十年,未嘗一見。不過在演義中,徐晃並不出彩——單挑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的顏良,他敵不過二十回合;單挑對上關羽,三合便心怯的文丑,他爲保命,只能棄戰而走。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並非徐晃,他的知名度遠不及五子良將,其成就卻也不容小覷,只是在演義中,成爲了打醬油般的存在。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通。《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中,馬超興兵報父仇,與曹操對峙於渭水。面對馬超的叫陣,“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于禁敗給馬超,卻能全身而退,張郃出戰,是知道自己武藝強過於禁,結果李通呢?他出陣不過是送了個人頭,給了西涼軍掩殺曹軍的機會,實在可笑。那麼真實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成就。
一、救曹操於危難

李通,字文達,是江夏人氏,他年輕時便是,江汝一帶著名的遊俠,曾與同郡人一同起兵,併吞並了多股勢力,成爲了一方豪強,後來投奔了曹操。當初曹操征討張繡的時候,劉表作爲張繡的盟友,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出兵相助,那個時候,曹操還未一統江北,實力有限,所以落了下風。在危急時刻,李通連夜率兵趕來,併爲曹操擔任了先鋒,曹操這才轉敗爲勝。《三國志·李通傳》記載:“太祖討張繡,劉表遣兵以助繡,太祖軍不利,通將兵夜詣太祖,太祖得以復戰,通爲先登,大破繡軍。”
二、得諸侯招攬,卻不爲所動,爲曹操平定淮、汝

官渡之戰初期,曹操弱而袁紹強,李通駐守的陽安,又是袁紹的故鄉,當時的人紛紛叛曹操而投袁紹,李通不但不爲所動,還在袁紹主動招降他的時候,殺掉了使者。當時雄據荊州的劉表,也欣賞他的才能,想要誘降他,他也沒動心,反而堅守駐地,併爲曹操平定了當地的叛亂。試想如果李通真的是一個草包,袁紹和劉表會費心費力的招攬他嗎?
三、大敗關羽,解救曹仁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回北方,留曹仁駐守江陵。在周瑜的攻擊下,曹仁堅守了一年左右,終於堅持不住了,想要棄城退兵。這個時候,劉備派關羽率軍阻斷了曹仁的退路。後有周瑜,前有關羽,曹仁想要安然退兵,並不容易,這個時代,李通再度出現,他“率衆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意思是說,他一邊與關羽大軍交戰,一面破不鹿角等防禦措施,另外,從“且戰且前”一詞,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佔了上風的,正是因爲他的奮勇拼殺,曹仁才得以突圍而出。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在《三國演義》中,那個彷彿專爲送人頭而生的三流武將,與李通的真實形象並不相符,真實歷史上的他,不但對曹魏忠心耿耿,還是一員戰績頗爲耀眼的悍將、名將。只可惜,他在馬上就能解救曹仁的時候,突然病逝,終年四十二歲。後來曹丕在追諡功臣的時候,提起英年早逝的李通,都唏噓不已。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