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不理解這樣一位大老闆怎麼會和一個騎着自行車的小人物交朋友,但是大老闆說,這位朋友很善良,也很孝順,他身上所擁有的,卻是很少人能同時擁有的。朋友之間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只要我能夠幫上的,一定會盡力去幫,因爲我知道,也經歷過有人幫的那種感受。

但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同的人性格不一樣,他所形成的圈子也不一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身邊總是圍繞着很多朋友,而有的人卻沒有人願意他和交往。這是現實中存在的真實現象。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有朋友總比沒有朋友要強。

那麼,怎麼樣才能擁有好人緣,才能和朋友和睦相處呢?有人總結了這三個要點,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拿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看人長處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因爲這個世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十全九美就算很完美了。和一個人交朋友,只需要看到他的長處就可以了。其實,不止交朋友,就是職場上的用人之道也是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就是這位開明的皇帝,也常常被他的臣子魏徵氣個半死。魏徵性格耿直,得罪人不看時間和地點。其實,這樣的人放到現在,應該也會把上司和朋友都得罪不少。

但正是這個性格,讓李世民重用他。試想,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爲高高在上的皇帝,誰敢得罪他?又敢反駁他?所以,李世民需要魏徵這面“鏡子”,來時時映照自己。如果沒有魏徵,李世民可能也會被其他臣子的奉承弄得不分忠奸了。

所以,李世民看中了魏徵的耿直。但同樣,魏徵也看中了李世民的明智,才願意忠心輔佐他。太唐盛世也才能得以實現。

而在現實的交友中,也總有人會看中別人的長處而願意和他做朋友。就如我們這裏的一位老闆。他身價上億,出入小轎車,但他卻有一位騎着自行車的朋友。這位朋友開始去找他的時候,老闆公司的保衛都不讓他進去,後來是老闆親自出來迎接。

很多人不理解這樣一位大老闆怎麼會和一個騎着自行車的小人物交朋友,但是大老闆說,這位朋友很善良,也很孝順,他身上所擁有的,卻是很少人能同時擁有的。就是這樣一位朋友,有一次和老闆喝茶時,救了突發心臟病的大老闆一命。

所以說,交朋友也好,用人也好,看他的長處,能補自己的短處。

★幫人難處

這世間,最需要的友情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在人際交往中,能夠雪中送炭的人,是最能感動人心的。

人是現實的。但人也有感情,也會分清善與惡。一個只會嘴上功夫的人,遠遠不如一個有行動力的人有用。如果一個人恰好有困難,你用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去幫他,比總是口頭上的安慰更有效果。

我這人,其實是不擅長交際的。但是好在對待朋友都是真心的。朋友之間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只要我能夠幫上的,一定會盡力去幫,因爲我知道,也經歷過有人幫的那種感受。

有個經濟很一般的朋友,生了兩個孩子,最近又意外懷孕。做了手術之後,給我打電話。我去看她,什麼都沒說,把一個信封交給了她,告訴她好好養着。錢雖然不多,但是足夠她撐過一個月。第二天,她給我發信息,說別的朋友去看她,都是買的慰問品,只有我是直接拿錢的。

我說,因爲我知道什麼是你現在最需要的。她發了一個哭的表情。我們有十幾年的交情,平時也不常聯繫,但是我知道她在用心待我,我也一樣用心待她。如此便也足夠。

★記人好處

人是需要懂得感恩的。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善待他人和自己。

記得幾年前我媽病時,一年聯繫不了一兩次的同學來到我家看我媽,並給了一個紅包。臨走時,她告訴我,如果需要錢,儘管跟她開口。雖然在後續的治療中,我自己能負擔這筆費用,但是同學的這份情我一直記在心裏。

還有在醫院的同學,直接找人安排了牀位,又找了最好的醫生來主治;還有住在附近的同學,每次我媽去醫院,都是她親自接送;在長達一年的化療期間,在醫院當護士的同學每週來給我媽換藥,風雨無阻……還有許多用各種方式幫我的同學和朋友。

這些恩德,叫我如何能夠忘卻!唯有時常感恩,併力所能及地去回報同學和朋友。

所以說,好人緣都是自己攢來的。能做到這三點的人,人緣基本都不會太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