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王寧利:建議將致盲性眼病納入國家慢病篩查與管理 公立醫院應迴歸公益屬性。王寧利認爲,常態化防控機制的建立,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加強醫院傳染病的防控,是未來常態化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王寧利:建議將致盲性眼病納入國家慢病篩查與管理 公立醫院應迴歸公益屬性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讓“傳染病防控”成爲國內乃至全球廣泛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我國著名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原院長王寧利認爲,隨着環境的變化、人口遷移等,傳染病將會從非常態走向常態。

在此背景下,要完成《“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所提出的要求,慢病管理非常重要。正值全國兩會,王寧利的提案依然心繫眼病防治。

“我今年的一個提案,就是建議將致盲性眼病作爲慢病納入到國家慢病的篩查與管理中去。”王寧利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記者瞭解,致盲性眼病雖然屬於慢病管理的範疇,但並未像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一樣,納入到國家慢病的篩查與管理中。

此次疫情對醫院運營的衝擊也非常大。王寧利認爲,常態化防控機制的建立,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加強醫院傳染病的防控,是未來常態化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他還認爲,公立醫院應該回歸公益屬性,走“收支兩條線”。

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

“將致盲性眼病納入國家慢病篩查與管理”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盲人羣體,據統計,2018年我國視力殘疾患者人數達到1700多萬。防控形勢非常嚴峻,但致盲性眼病中,大多數又是可防可治的。

王寧利向記者分享了一組數據:我國致盲性眼病中,80%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而這其中,又有80%是可以通過篩查篩出來的。

“所以,致盲性眼病具備了可防可控、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疾病防控的特點。”王寧利說。

更利於防控的一個因素,是致盲性眼病防控的重點人羣是可知的。

他舉例稱,眼底拍照結合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基層眼病篩查工作的需求。儘管目前做全人羣的篩查還有些困難,但是我們能知道防控的重點人羣在哪裏,比如,兒童、青少年是近視眼防控的重點人羣;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羣,是防控眼底併發症的重點人羣;而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老年人是重點防控對象。

“所以,我們知道防控的重點人羣后,現階段可以制定重點防控人羣的常見眼病的篩查。”王寧利說。

目前,眼底照相是眼底疾病檢查的重要方法。機器設備從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可以拍上萬張照片,覈算下來,一個病人的檢查成本就幾塊錢。

王寧利認爲,眼底照相設備本身的費用再加上人工費,一個病人單次檢查費用成本約一百塊錢,就可以解決眼病篩查的問題。“所以,成本效益還是相當不錯的。”

在他看來,國家加強眼病,尤其是致盲性眼病的篩查與管理,也符合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關心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健康,將致盲性眼病作爲慢病納入到國家慢病管理中,對眼病進行常態化管控、篩查,很有意義,這些也都是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範疇內。”王寧利說,“沒有眼健康,就沒有大健康”。

作爲全國著名眼科專家,王寧利的提案一直心繫眼病防治。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王寧利也曾提出,“將眼健康納入到大健康戰略中”。

醫院是疫情常態防控工作的重點

疫情突如其來,全國醫護工作者成爲“最美逆行者”。但誰也沒想到,醫院卻是此次疫情的一個重災區。

“說明醫院的交叉感染防控,應該納入到傳染病防控常態中,而不是疫情過去了,醫院就放鬆警惕了。”王寧利向記者表示,此次疫情最初就是在醫院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院內發生了交叉感染。

以眼科爲例,通常被認爲是安全且工作環境乾淨的科室,但在此次疫情中,全國眼科醫生中有28個人被感染新冠肺炎,其中3人不幸犧牲。

王寧利認爲,“這就是因爲針對早期的交叉感染,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防護不到位,也給眼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就是眼科是專科性很強的學科,也是高風險的崗位。”。

“常態化防控機制的建立,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加強醫院傳染病的防控,是未來常態化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王寧利說。

爲降低眼科醫護人員感染傳染病的機會,王寧利牽頭、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和北京市眼科學會聯合制定了一些針對眼科醫生的防護指南,包括疫情期間如何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眼科醫生在常規診療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等。王寧利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據瞭解,眼科醫務工作者,在此次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抗疫期間,全國有四萬多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和武漢,其中眼科醫護人員就有2400多人。

在他看來,此次疫情也告訴大家,醫生平時是專科醫生,疫情來的時候,就成爲一名醫務工作者,都有可能會走向抗疫一線。平時應該把傳染病的防控和疫情防控知識作爲必備知識,無論專科是什麼,必須對這些知識應知必知,疫情來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此次疫情,也給醫療設備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王寧利告訴記者,平時醫生工作用的檢查設備,在疫情中也暴露出近距離操作可能導致防護不到位的問題。“設備的操作防護問題也啓發了企業界,在操作設備的同時防控交叉感染等方面做一些創新性的工作。”

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屬性

“醫院防控是一個短板,過去雖然有相關制度,但是否引起了高度重視、制度是否能落實、防控硬件配套是否到位、人員是否應知必知,是否都掌握了防控知識,還是需要在疫情後審視的。”他說,國家衛健委的相關領導在疫情期間也曾表達過要支持醫院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態度。

據瞭解,國家衛健委近日發佈《關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從七個方面對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嚴格落實標準預防、開展院內感染風險排查整頓等。

而談及醫院防控常態化的具體舉措,王寧利告訴記者,這一方面需要制度設計,也包括醫療環境的改造、防護服的採購、醫療設備改造、人員管理培訓等。

而對這一項工作的資金來源,王寧利說,這部分資金並不會很大,“相信政府會給予支持”。在他看來,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把此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引起足夠的重視”。

記者注意到,此次疫情讓醫院的運營受到巨大沖擊,醫生收入也銳減。目前來看,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診療秩序仍需時日才能完全恢復。

也因此,後疫情時代,醫院的運營模式也引發了行業思考。

王寧利認爲,通過這次疫情,更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而既然是公益性,就要走“收支兩條線”。

“醫院靠自己營收發展的模式,不能長久。”他認爲,這還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這次兩會相信也會對此進行討論”。

不過他也坦言,這次疫情也給國家經濟帶來到了重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會在經濟發展與支持醫療機構發展之間有所統籌。

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