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孔子學院

漢語橋”是一個針對外籍漢語學習者的全球性中文比賽項目,包括“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三項比賽,均爲一年舉辦一屆。

其中“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歷史最爲悠久,自2002年至今已經舉辦18屆。作爲全球中文比賽盛事,每年的題目都會登上新聞熱搜,成爲大衆津津樂道的主題。

下面我將選取2019年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的部分聽力試題,談談對漢語教學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啓發。

干擾性詞語造成的交際困難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大概要經歷 信息編碼-信息傳遞-信息解碼三個過程,爲了讓信息交際任務完成,交際雙方都應該簡明扼要,減少使用干擾性詞語,否則容易造成對方信息解碼失敗,從而造成交際障礙。

案例一

李銳:喂,靳夢佳,你們那裏有多少人啊?

靳夢佳:我這裏是一個人。

李銳:十一個人?!

靳夢佳:不是十一個,而是一個人。

李銳:二十一個人?!

靳夢佳:銳哥,你聽錯了,其實一個人。

李銳:七十一個人?!

請問,靳夢佳說的究竟是多少人?

A.十一個人 B.七十一個人 C.一個人

從語音角度看,“是”和“十”,“而是”與“二十”,“其實”和“七十”的聲調發音有明顯區別,如果發音者能正確讀出這些字音,聽話者是可以準確理解其含義的。

從關聯詞角度看,“不是……而是……”表示並列關係,有否定前者,肯定後者的作用。從關係副詞看,“其實”錶轉折,有突出強調後續內容的作用。

聲調的細微差別可能在語流中無法察覺,因此回答問題時儘量簡潔明瞭,當對方問人數時,直接回答“一個人”即可,既經濟又實用。同時 掌握常用的關聯詞和關係副詞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能幫助屏蔽干擾信息,快速理解話語的含義。

語言背後的文化現象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相互影響,因此在進行語言教學時,也不能忽視背後的文化內涵。

案例二

李銳:夢佳,你最近廚藝不得了啊,真是越來越了不得了。

靳夢佳:不不不,我還是沒有嫂子了得。

李銳:你嫂子廚藝不如你了得。

請問:以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銳認爲靳夢佳的廚藝比較高。

B.李銳認爲靳夢佳的廚藝不高。

C.靳夢佳自謙廚藝不高。

案例反映了中國人的自謙傳統,這和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三個字形相近的近義詞“不得了”“了不得”“了得”,在對話中都表示“厲害”的意思。對於這類詞的學習,應該通過造句,在語境中理解其意義和用法。

一詞多義現象

一詞多義指一個詞語具有多種意義,是產生歧義的重要因素之一。爲了表達的準確性,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

案例三

李銳:你好,歡迎來參加面試,我們想問問,你的英語四級考過了嗎?

靳夢佳:考過了。

李銳:那你爲啥沒帶證書來?

靳夢佳:考過但沒考過。

請問:根據對話內容判斷表述不正確的選項是什麼?

A.我沒有通過考試 B.我通過考試沒帶證書 C.我參加英語四級考試

案例中的“考過”一詞既可以表示“參加過考試”,也可以表示“考試通過”。造成案例中交際冗餘的原因是,交際雙方對“考過”一詞的理解偏差造成的。

這啓發我們在交談時, 對容易產生歧義的詞儘量不要使用縮略詞,而是還原其本來面目,以提高交際效率。

案例四

李雷:韓梅梅,工作服上除了別工作牌,別別別的。

韓梅梅:老闆,我沒別別的。

李雷:那這是什麼?讓你別別別的別別別的,你非得別別的,你別是把我的話當耳旁風了吧。

請問:韓梅梅的工作服上別了哪些東西?

A.別的東西 B.工作牌和別的東西 C.工作牌

“別”在案例對話中涉及三個用法,集中體現在出現三次的“別別別的”中,分別爲:動詞,用針固定;副詞,不要;形容詞,其它的。即不要用針去固定其它東西。

理解了“別別別的”對於理解“別別的”和“別別別的別別別的”就容易多了。 選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例子來作爲教學素材,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語序對語義的影響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語序對語義的影響。

案例五

男:韓梅梅,咱倆買的明明是相同的月餅,怎麼不大一樣啊?

女:對啊,它們完全不一樣大。

男:不僅如此,它們還一樣不大,走走走,退貨去!

請問:關於它們要去退貨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什麼?

A.兩個也不都太大了 B.兩個月餅一大一小 C.兩個月餅都很小

案例中“不大一樣”“不一樣大”“一樣不大”極易混淆,他們的語素相同,但是語序不同,最終反映在意義的差別上。“不大一樣”強調“不一樣”;“不一樣大”強調“大小不一樣”;“一樣不大”強調“都不大”。

在HSK3級及以上考試中,都有一種語序排序的題目,也是外國學生普遍認爲比較難的問題,因爲漢語句子的邏輯關係是隱性的,往往沒有明顯標記,需要通過語境語義來綜合判斷,這大概就是此類題目的難點所在。

舉一反三的句式

現代漢語中有六種特殊句式,分別是 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連動句、兼語句和存現句,其中前三種是顯性的,有明確的詞語標記,而後三種往往是隱性的,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去識別和判斷。

案例六

靳夢佳:李銳,錄完節目,我們一起去何老師家聚會吧!

李銳:好啊,是喫了去還是去了喫啊?

靳夢佳:那我喫了去,你去了喫。

請問:何老師晚上最有可能和誰一起喫晚飯?

A.李銳 B.靳夢佳 C.李銳、靳夢佳

案例中“喫了去”和“去了喫”屬於連讀句式,可以簡寫爲“V1了V2”,即動作的完成有先後順序,第一個動作完成之後,才能進行第二個動作。 對於隱性的句式,也可以通過建構一些結構公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虛詞的語法意義

漢語的詞大致分爲三類: 實詞、虛詞和特類詞。實詞可以在句子中充當主要的句法成分,而虛詞則不在句子中充當主要的句法成分,它的意義比較虛,表示抽象的語法意義,因此虛詞的學習就成爲國際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

案例七

靳夢佳:銳哥,昨天足球比賽進球了嗎?

李銳:差點沒進球。

靳夢佳:啊?這樣啊,那何老師呢?

李銳:哈哈,何老師厲害,他差點進球了。

請問:在昨天的足球比賽中,誰進球了?

A.李銳 B.兩人都沒進 C.何老師

案例中副詞“差點”一詞的字面意思是“接近實現”,即沒實現,是一個否定副詞,所以“差點沒進球”中兩個否定詞,雙重否定表肯定,即進球;“差點進球了”表示沒進球。

對於那些表示肯定意義或否定意義的副詞,可以不去追求字面的意思, 只要抓住詞語的語法意義,準確理解句子含義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差點”經常會發兒化音“差點兒”,也可以有一些變式,如“差一點兒”“差一些”等,其語法意義一致,沒有太大變化。

歌曲聽力中的考察重點

“漢語橋”聽力中常常使用流行歌曲作爲聽力材料,一方面迎合大學生追求時尚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在強調歌曲對漢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好的流行歌曲旋律優美,歌詞往往充滿正能量,成爲國際漢語教學的有益補充。

案例八

許哲珮《氣球》部分歌詞:“黑的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灰的你的我的他的她的大的小的圓的扁的好的壞的美的醜的新的舊的各種款式各種花色任你選擇。”

請問:歌曲中沒有提到什麼顏色的氣球?

A.黃色的 B.粉色的 C.灰色的

案例中的歌曲主題是“氣球”,用到的句式是“adj+的”表示帶有某種性質的氣球,形容詞是該題的考察重點。

案例九

《窮開心》部分歌詞:“小小的人兒啊風生水起啊,天天就愛窮開心啊,逍遙的魂兒啊,假不正經啊,嘻嘻哈哈我們窮開心。我是誰家那小誰,身強賽過活李逵,貌俊賽過猛張飛,趕沾髮型亮又黑,是走南闖過北,氣質出衆又拔萃,長江黃河喝過水,和鞭炮地雷親過嘴。”

請問:歌曲中沒有提到下列哪一個人物?

A.李逵 B.顏回 C.張飛

考題主要考察了歌曲中提到的歷史人物名字,這需要答題者對提到的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有一個大致瞭解。

其實在這種語速較快的歌曲中,很難關注到具體的歌詞細節,因此分析選項就成爲一種正確的解題技巧,“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與李逵、張飛之類的暴脾氣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這種方法也是可以快速鎖定答案的。這也告訴我們“漢語橋”考試題目的一個特點就是: 起點高而落腳低,每道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非常有研究價值。

“漢語橋”中文系列比賽是一項綜合考察學生漢語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賽事,回顧2019年度“漢語橋”聽力測試題目,可以看到每道題都是國際漢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甚至有些題目對母語爲漢語者的我們來說也有一定難度。

把“漢語橋”聽力材料作爲材料分析研究,幫助漢語學習者掌握和突破難點,是國際漢語教師的職責。謹以此文,獻給奮戰在國際漢語教學一線的教師們,共勉。

作者簡介

李超,福建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2019年12月至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大學任公派漢語教師。

➤ 教學案例 / 小語種國家的零基礎學生怎麼教?她的方法快試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