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3年夏天,因長時間不下雨,河南新鄭遭受着嚴重的旱災,大面積的農田都異常乾旱,很多莊稼都被幹死了,在新鄭有點地位的李銳的莊稼也難逃倖免,他看着自己的莊稼就要被幹死了,心急如焚,便決定在地下打個井來拯救自己的莊稼,但是他發現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就僱了幾個民工來幫忙,民工們趕來後就立即拿着工具埋頭苦幹起來,但是事情沒有預想得這麼順利,民工們挖了三天三夜,都已經挖了有十米深了,卻一滴水的身影都看不到,到了第三天的傍晚,還是沒有見到水,李銳不禁懷疑自己選錯地址了。但是紙包不住火,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到了靳雲鄂的耳朵裏,靳雲鄂是什麼人物,除了是河南省長和軍閥之外,當時還是出了名的“盜寶大師”,知道了這麼個事情怎麼可能置之不理,馬不停蹄的就領着一隊人馬來到挖寶地點,不但收繳了李銳挖到的所有寶貝,還下令叫自己的人繼續挖,這一挖就挖出了百來件青銅器和幾百件的玉器和陶器,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並沒有爲了私利而把寶物賣出去,而是將所有挖到的寶物都上交給國家。

衆所周知,考古就是考古專家們對我國的古墓進行發掘,出土古文物並且上交國家,文物就得以在博物館中進行珍藏,在歷史長河中,我國有着非常多埋葬着珍貴文物寶藏的古墓,在我國考古專家們的努力下也出土了不勝枚舉的珍貴文物,但文物其實不只埋葬在古墓裏,民間同樣也流失着衆多珍貴的文物,它們被人們以各種形式發現,而以下介紹的文物就是村民在打井時發現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個事情發生在河南新鄭,這還得從1923年的一個夏天說起。1923年夏天,因長時間不下雨,河南新鄭遭受着嚴重的旱災,大面積的農田都異常乾旱,很多莊稼都被幹死了,在新鄭有點地位的李銳的莊稼也難逃倖免,他看着自己的莊稼就要被幹死了,心急如焚,便決定在地下打個井來拯救自己的莊稼,但是他發現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就僱了幾個民工來幫忙,民工們趕來後就立即拿着工具埋頭苦幹起來,但是事情沒有預想得這麼順利,民工們挖了三天三夜,都已經挖了有十米深了,卻一滴水的身影都看不到,到了第三天的傍晚,還是沒有見到水,李銳不禁懷疑自己選錯地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於是便想讓民工們換個地方挖,而就正當他準備要放棄的時候,民工突然跑來跟他說,他們挖到寶了,李銳半信半疑,心想:挖井還能挖到寶?怎麼可能,於是便趕忙過去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竟是一件青銅器,李銳驚喜不已,覺得地下可能還有其他的寶物,於是讓民工們繼續挖,結果還真又發現了3件銅器,嚐到了甜頭的李銳可沒有這麼容易放棄,直接讓民工們挖了個通宵,挖到第二天早上,總共挖出了20來件寶貝,這可把李銳樂壞了,陷入巨大驚喜的同時又害怕這件事被傳出去,便請所有的民工喝酒,以此當作封嘴費。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但是紙包不住火,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到了靳雲鄂的耳朵裏,靳雲鄂是什麼人物,除了是河南省長和軍閥之外,當時還是出了名的“盜寶大師”,知道了這麼個事情怎麼可能置之不理,馬不停蹄的就領着一隊人馬來到挖寶地點,不但收繳了李銳挖到的所有寶貝,還下令叫自己的人繼續挖,這一挖就挖出了百來件青銅器和幾百件的玉器和陶器,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並沒有爲了私利而把寶物賣出去,而是將所有挖到的寶物都上交給國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而在這所有出土的文物中,其中一件還是國寶級別的文物,具有着非凡的價值,這件文物名爲蓮鶴方壺,是一對的,一件名爲“蓮鶴方壺”,另一件叫做“立鶴方壺”,兩件加起來有64.28公斤重,大概126釐米高,“蓮鶴方壺”在河南博物館珍藏,“立鶴方壺”則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並且因爲其非凡的價值,成爲了首批被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後來經專家研究鑑定後可知,這座古墓是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墓,是春秋時期鄭國第八代君王鄭子嬰的墓地,而河南新鄭就是在春秋時期被鄭國建立起來的,春秋時期鄭國頗具實力與地位,有着“千乘之國”的美譽,因此在這座古墓中挖出如此數量衆多的珍寶也不足爲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