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俄羅斯媒體2020年5月22日報道,“戈洛夫科”號護衛艦已經於當日下水。俄羅斯海軍的新建造計劃裏面,水面作戰艦艇本來就是個弱項,近年來建造的艦艇,多爲一兩千噸的輕型護衛艦,數量有幾十艘,型號也比較雜亂,有六七型之多。

在最大的護衛艦都能造到八千噸的時代,一艘五千噸級的護衛艦下水,而且不是首艦,實在無法提起外界太多的興趣。但是對於俄羅斯海軍來說,其最新下水的五千噸級主力艦卻有着非凡的意義。這艘戰艦就是“戈洛夫科”號護衛艦。

根據俄羅斯媒體2020年5月22日報道,“戈洛夫科”號護衛艦已經於當日下水。該艦是“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的第三艘,標準排水量4500噸,滿載排水量5400噸。儘管同其他國家的中型主力作戰艦艇相比,“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相對較小,卻是俄羅斯寄予厚望的主力。

此次下水的“戈洛夫科”號護衛艦有着很多看點。首先是該艦採用了自行研製的M90FR國產燃氣輪機,而不是採購自烏克蘭的產品。由於兩國關係交惡,烏克蘭遂實施禁令,不許企業向俄羅斯提供燃氣輪機和相關軍事技術。俄羅斯雖然是世界上響噹噹的發動機強國,卻一時因爲突如其來的卡脖子而變得手足無措。

俄羅斯海軍的新建造計劃裏面,水面作戰艦艇本來就是個弱項,近年來建造的艦艇,多爲一兩千噸的輕型護衛艦,數量有幾十艘,型號也比較雜亂,有六七型之多。相比之下,排水量超過四千噸的遠洋護衛艦則非常稀罕。

目前俄羅斯主要建造的四千噸級遠洋護衛艦,是“格里戈諾維奇”級和“戈爾什科夫”級。由於烏克蘭方面拒絕提供燃氣輪機,導致兩型護衛艦的建造一度中止。俄羅斯不得不奮發圖強,自行研製國產燃氣輪機。燃氣輪機的研製本來是一項浩大複雜的工作,然而俄羅斯卻在短短時間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烏克蘭的卡脖子,使俄羅斯艦艇工業非要爭口氣。“戈洛夫科”號護衛艦原本計劃於2020年7月1日下水,而現今卻提前了一個月。對於俄羅斯艦艇工業來說,這是個很反常的現象。長期以來,俄羅斯船隻的時間節點無法按計劃實施成爲常態,所以“戈洛夫科”號就成了“另類”。

就以兩艘同級艦來說,首艦“戈爾什科夫”號2006年鋪設龍骨,2018年才服役,歷時12年。二號艦“卡薩託諾夫”2009年下水,2020年才交付,歷時11年。如果用相同的時間,不用說驅逐艦,就是連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也能夠交付了。從這個橫向對比來看,你可以發現俄羅斯艦艇工業的效率有多糟糕。

但是隨着問題的解決,“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建造工期慢的困境將得到緩解。三號艦“戈洛夫科”號護衛艦從開工到下水歷時8年,整個工期有可能縮減到十年以內。後續艦的建造速度肯定會大幅度提升,因爲船廠已經積累大量的經驗,工人也非常熟悉建造流程了。

按照俄羅斯海軍的計劃,將建造大約15艘“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在“格洛夫科”號之後,俄羅斯海軍在2013年開工一艘,直到2019年才又新建造後續艦,兩艘,相距六年之久。2020年,又是兩艘。發動機問題解決之後,最大的障礙得以掃除,“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無疑會開啓下餃子模式。

而且,這意味着之前很多的主力作戰艦艇都能被替換下來,比如“現代”級驅逐艦或“無畏”級驅逐艦。屆時,雖然“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的噸位小了很多,但是能力有很大提升,區域防空、反潛和對陸打擊都不錯,所以總體上對俄羅斯海軍來說是個大事情。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