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受幸福的人容不得別人犯錯,承受痛苦的人卻能夠理解別人的錯誤,並且會去想辦法彌補錯誤,而不是一錯再錯,直至生活完全被毀滅。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遇到,就會不同的人生。

人們常說,90年代是華語電影的巔峯。

其實,在90年代的尾巴上,新世紀的之初,這種輝煌的巔峯仍在繼續。

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大放異彩。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梁朝偉憑藉《花樣年華》拿下了影帝,而楊德昌則憑藉《一一》獲得了最佳導演。

同樣是2000年,李安拍出了《臥虎藏龍》,婁燁拍出了《蘇州河》······

如今20年過去了,回過頭來慢慢看,那真是屬於電影的時代,讓人心潮澎湃的年代。

楊德昌在《一一》中有一句關於電影的著名論斷。“電影發明之後,讓人類的生命至少延續了三倍”。

一個人終究只能過自己的一生,但是卻可以在電影中體驗百樣的人生,雖然這些人生我們不曾經歷,卻仍然在跟着男女主角或歡笑或悲慼。

從婚禮到葬禮,一羣人見證着我們的出生,另一羣人又見證着我們的死去。同樣的道理,從出生到死去,我們的這一生,又在見證着另外一羣的人出生和死去。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

上半場更多是感受和汲取生而爲人的幸福,下半場更多就是承受散場和離別,這同樣也是生而爲人的痛苦。

《一一》就是如此。

上半場的洋洋、婷婷、莉莉、甚至胖子都在感受生而爲人的幸福;而簡先生、簡太太、還有陳太太,以及洋洋的舅舅和那個老師已然都在承受生而爲人的痛苦。

當莉莉發現母親和老師同處一室時,那個老師慌里慌張地一個勁道歉,口中不自覺地講了一句。

“老師也是一個人”。

是人就會犯——人的錯誤。

誰這一輩子又會保證自己不會犯錯誤呢?

感受幸福的人容不得別人犯錯,承受痛苦的人卻能夠理解別人的錯誤,並且會去想辦法彌補錯誤,而不是一錯再錯,直至生活完全被毀滅。

簡先生借東京出差的便利,和初戀情人好好地約會了一次,他以爲他可能會有全新的生活。

結果到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當初的選擇。

多少人在午夜夢迴時,想起過往的往事,總是在感嘆自己當初爲什麼不那麼選。

如果真的有機會重來,真的會改變當初的選擇嗎?

我想不會。

簡先生從東京回來,輕輕地告訴妻子,自己試圖在過一種年輕時的生活,可是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早已不是當初的自己。

簡太太沒有直面回答簡先生的話。

只是在平平淡淡地說,山上其實和山下沒有什麼兩樣,法師講得內容也是在天天重複。

言外之意,大概就是有這功夫還不如好好陪陪臥牀的母親。

簡先生想要通過回憶過去來逃避現在的生活,簡太太想要通過避世隱遁來逃避現在的生活。

最後他們都失敗了。

簡先生明白,即使回到過去,有一天仍會是現在;簡太太也明白,茫茫人海全是世俗名利,又會有什麼世外桃源。

簡先生和簡太太這是成年人破局的方式。

年輕人就簡單了。

那個叫胖子的男生,一定是在深愛着莉莉,但是莉莉好像只是在享受被男生追着跑的感覺。

莉莉在酒吧,邂逅了軍人小哥之後,毫不猶豫地出軌了,她媽媽和老師亂搞我是能理解的,但是莉莉這樣做,我只是覺得好可惜。

面對深愛女孩的出軌,胖子的回應的方式就是自己也出軌一個女孩,婷婷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爲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最後莉莉還喫了媽媽的醋,也跟老師搞到了一起,這個時候的胖子肯定覺得是老師的錯。

於是刀子自然地捅進了老師的胸膛。

成年人或許能夠理解老師的那句,“老師也是人啊”,但是少年不行。

同樣是感情危機,顯然作爲成年人的簡先生和簡太太要比年輕的孩子處理得更加妥當。

這就是電影的意義。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遇到,就會不同的人生。

《一一》中,洋洋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他雖然被大個子的女孩經常欺負,但是偶然的機會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之後,還是起了心理和行爲上的反應。

那個女生喜歡游泳。

他就去洗手間的池子上練習閉氣,就勇敢地跳進游泳池,去感受她的感受,去追逐她的追逐,這就是小孩子表現的愛意。

小孩子的愛意最是純真,卻也最是不可得,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在追求這個,那就是拒絕成長。

洋洋能拍人的背面,我們卻不能。

那麼人生到底是什麼呢?

誰又知道呢。

看了幾本書,看了幾部電影的人,其實最不懂人生。

真正的人生是去親身體驗,是去感受幸福,是去承受痛苦,是去迎接新的生命,是去告別多年故交。

是去迎接春天的雨水,是去欣賞冬天的雪花。

是該喫就喫,該愛就愛,該治病就治病······根本不會去思考那些無聊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