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演員李連杰的處女作《少林寺》在那個年代可謂風靡一時,票價僅僅一毛錢卻達到了1.6億的票房。

在1982年的時候基本有很少的家庭裏能有電視機,通常看電影就是在大的廣場上拉起的大熒幕,而《少林寺》就是通過這樣的觀影環境榮獲1.6億的票房。

在那個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仍能獲得這麼高的票房可以說是影視界的巔峯了,而李連杰在那年才正值青春。

而李連杰在當初能夠接手這個角色也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在當時主角的選擇原本並不是他,而是吳剛,但是由於吳剛沒有深厚的武術功底,拍出的效果不盡人意,儘管拍攝了一半投資方也是決定換人。

在當時十七八歲有着深厚武術功底的李連杰可謂身手了得,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不僅主角是武術運動員,其他的配角也大多是武術運動員,片中的大反派“禿鷹”的扮演者計春華就是其中一位。

在當時的拍攝武術武打劇情沒有專業的指導老師,所以所有的武打動作完全是由自己設計,所以自己沒有真本事的人根本沒有辦法勝任這份工作。

而由張鑫炎導演指導《少林寺》這部影片的投資上總投資才僅200萬港幣,而獲得這麼高的票房與現在來比甚至超過了投資三億多的科幻大片《上海堡壘》。

當然,能獲得這麼高的票房肯定是有過人之處,在那個時候的演員拍戲都是靠着自己的真材實料,李連杰也是因爲自己出色的身手深受導演的看重。

在那個通訊都不是很發達的年代可想而知影片的後期製作,能夠完整的拍出一部影片都是相當不易,在那個年代拍攝電影沒有什麼替身可言,所有的動作劇情設定都需要演員自己來承受。

而就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李連杰作爲男一號每天的片酬卻僅有一塊錢,就這一塊錢的片酬所以他在成名以後成立了壹基金,屬實不易。而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女演員於承惠每天的片酬卻僅僅比李連杰高五毛錢。

如今的物價上漲曾經的一毛錢的票價上漲到30多塊錢,上漲了三百倍,假如用同樣的比例把演員的工資提升三百倍到現在每天的片酬300塊錢想必在如今的社會也僅僅是一個羣衆演員的價格。

在《少林寺》裏面的場景需要演員騎馬,而在當時的演員裏也沒有很多演員會騎馬,張鑫炎導演就爲了拍攝不失真實性,就專門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投入時間投入金錢,讓全劇組的演員學習騎馬,就連僅僅出場不到半分鐘的演員也需要學會騎馬。

一羣人在場地騎馬不斷的摔不斷的騎,能夠想象的到場面的壯觀。挪到現在的話,想必沒有哪個劇組會爲了劇情的真實性而把過多的投資用到這上面來吧,如今的影視劇更多的是投入在明星片酬和後期的特效製作上,很少有導演注重影片的真實性。

如此一部優秀的劇作一播出以後成了李連杰的成名之作,從此以後李連杰的演繹生涯就變得順風順水,成功的從國內演向世界,成爲了中國著名的武打演員。

現如今的李連杰已經年過半百,頭髮已經斑白,很少出現在觀衆的面前了,但他曾經所帶給我們的經典我們卻永遠不會忘記。從《少林寺》到《黃飛鴻》,從國內打到國外,無不展示着李連杰的優秀演員品質。

《少林寺》的拍攝成功掀起了國內電影拍攝少林武打電影的熱潮,它的出現也成功的影響了一代人經典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