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巧稚醫生聰慧、刻苦、敬業、愛國、仁愛,如今我們有幸看到她親自寫的病歷,字跡的工整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不過,凡事都例外,我國婦產科學泰斗林巧稚院士70年前手寫的一份病歷曾刷爆網絡,因爲病歷上字跡工整,內容詳盡,一絲不苟。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日常生活中最難識別的字是什麼?結果看病時醫生在病歷本上寫的字毫無爭議地排在了第一位,99.99%醫生在給病人看病時所寫的病歷,幾乎如同天書一樣,病人根本看不懂。

  有人就納悶了,難道這是醫生上學時老師的要求?筆者查閱我國現行的《病歷書寫規範》和《處方管理辦法》,這裏面對醫生書寫病歷有着明確規定,“病歷書寫應當客觀、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範”、“ 病歷書寫應規範使用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

  看到沒有,國家對病歷書寫都有着詳細規定。可現實中醫生的字跡潦草,如同天書一樣。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原因是,由於醫生一天要看很多病人,不可能一筆一筆地將字寫清楚,不然會耽誤患者看病。不過,凡事都例外,我國婦產科學泰斗林巧稚院士70年前手寫的一份病歷曾刷爆網絡,因爲病歷上字跡工整,內容詳盡,一絲不苟。

  林巧稚(1901-1983),廈門鼓浪嶼人,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資料顯示,林巧稚是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即院士)。林巧稚生前親自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她因此被尊稱爲“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等。

  1921年,林巧稚考取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時至今日,協和醫學院依舊是中國最好的醫學院之一。然而,林巧稚考取協和醫院時,其競爭壓力遠超過今天,當年一屆只招收25人,而且能考取的人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1929年,林巧稚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後留在了協和婦產科工作。

  林巧稚非常感恩自己能成爲一名醫生,當時醫院聘書中規定,“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這是一個無比嚴苛的規定,林巧稚卻接了下來。據說林巧稚有過一段戀情,後因工作不了了之。因此,林巧稚的一生未嫁,爲我國婦產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林巧稚年近80歲時,她仍然在病牀上完成了50多萬字的著作,《婦科腫瘤學》。在林巧稚的主持和倡導下,中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宮頸癌篩查,這項舉措讓宮頸癌早期發現率提升了大約8倍。

  林巧稚醫生聰慧、刻苦、敬業、愛國、仁愛,如今我們有幸看到她親自寫的病歷,字跡的工整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我想,林巧稚醫生寫病歷的這個工作細節,值得如今很多醫生學習。

  參考資料:《“萬嬰之母”林巧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