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李曉鵬:養老難題需尋金融解題思路 服務民生、實體金融企業責無旁貸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今後較長時期的基本國情。當前我國在人口老齡化挑戰應對上,存在養老金儲備不足、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養老制度體系不完備等諸多問題,面臨巨大壓力。從發達國家實踐看,發揮金融作用、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擴大籌資渠道、培育養老生態體系對解決老齡化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我國老齡化日益加重問題,需要金融企業抓住難點,打通阻點,創新服務,發揮作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鵬建議,科學運用金融工具妥善破解養老困局。

而除了關注養老問題外,李曉鵬還重點就金融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的問題建言獻策。

多途徑解決老齡化面臨的痛點

李曉鵬從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老年人的影響方面提到,本次疫情中,老年人羣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其中,除了老人免疫力差、基礎疾病多等原因外,養老服務沒跟上也是重要原因。而更長遠地看,當前我國家庭結構少子化、小型化、空巢化問題突出,傳統家庭養老能力快速下降,失能老人照護負擔沉重,這些問題已經從個例逐漸演變爲普遍現象,老年人護理服務供需缺口巨大。

“從感情上,老年人‘老無所養’讓人無法接受。”李曉鵬直言,目前大多數老年人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後,躬耕於改革開放時代,這代人因爲所處時代的養老制度不健全,收入水平低,未富先老問題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我國健康養老服務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諸多短板,需要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尤其是發揮財政引導與金融支持作用,增強政策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李曉鵬針對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中以及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統籌財政、金融等各項政策,按照“頂層設計、籌資渠道、市場體系、形成合力、提升能力”的思路,逐步建立“五位一體”,符合我國國情、運行規範、保障有力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使老有所終,不漏一人。

其中,頂層設計上,李曉鵬建議採用以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爲主、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爲輔的總體框架,將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險法》,統一制定各項國家標準,建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推動制度落地。同時,建議在社保基金框架下,建立獨立的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渠道,綜合挖掘多元化籌資渠道,保證長期護理保險資金來源穩定。並且,建議以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爲引導,通過政策傾斜,推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養老事業。以及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上通社保資金籌集、下達養老護理服務,協調相關資源聯動,形成合力。此外,培養相關專業人員、重點培養綜合性專家人才,引導護理服務機構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對老年人的照護能力。

金融企業應積極履行服務民生的職責與擔當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反映出我國民生服務的供給和治理方面存在不少短板,相關金融服務還有較大改進空間。金融行業要直面‘民生短板’,態度堅決、行動迅速地尋找差距,補齊短板。”李曉鵬反思疫情暴露的短板,提出金融企業應積極履行服務民生的職責與擔當。

李曉鵬提及,搞好民生金融服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需要。例如此次疫情反映出民生領域的國家治理體系存在着許多的梗阻點,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主體之一,金融行業應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高度,從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完善金融服務網絡、提高金融普惠性等方面,解決好影響民生服務供給的難點和痛點問題,爲民生事業發展增添動力。

同時,他提及,搞好民生金融服務也是提高我國全球綜合競爭能力、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金融行業應通過加大對教育、衛生、科研等相關領域支持,解決融資難題與發展困境,爲國民素質提升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同時金融企業面對金融利率市場化等發展挑戰也應積極開拓民生金融服務這片藍海。而這需要金融企業轉變思維,在“普惠化”與“細分化”方面下功夫。在“多元化”與“綜合化”、在“便利化”與“智能化”、在“體系化”與“精細化”方面下功夫。

此外,面對金融服務實體上還存在的矛盾,如總量上,對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供給不足;結構上,過度依賴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發展落後;配套上,徵信、擔保體系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差別化對待;機制上,短期政策推動和刺激力度較大,長效機制建設相對不足,李曉鵬建議下一階段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注意處理好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堅持精耕細作,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精準性、針對性,並大力培育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堅持市場導向,發揮金融企業主觀能動性。

同時,他提出必須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堅決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其中堅持經濟與金融共生關係不動搖,堅持短期政策與長效機制緊密銜接,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相統一,堅持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同步發展。下一步,要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契機,立足我國客觀實際、把握金融發展大勢,在深刻把握金融與經濟、長期與短期、政府與市場、總量與結構之間辯證統一關係基礎上,匯聚多方合力、強化多措並舉,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金融體系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