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這不僅是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變,更是一場手足相殘的慘劇。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爲何想殺麾下的兩名得力干將?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次冒險的政治博弈,當時他在長安發動政變,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爲他那個時候,雖然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有着極大的權勢,甚至李淵都給了他開府、天策上將這類的權力。
但他在長安,仍然無法自己掌握全局,李建成是太子,李淵也還在位,這兩人必然是國家的掌控者,李世民爲了能贏得天下,就必須要想辦法處理好這次政變。
其實一開始李世民也是比較猶豫的,因爲這畢竟是要與自己的兩個兄弟對戰,況且他在長安的勢力並不佔優。
他的大本營是洛陽,自己在長安除了數百的府兵之外,剩下就沒多少人了。可李建成不僅與宮廷關係密切,他身爲太子,更是有着數千的東宮將士,因此他在東宮,有着極大的優勢。
如果不是李世民先發制人,他根本沒辦法解決建成、元吉,在李建成等人打算收買尉遲敬德之後,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要動手,畢竟他當時再不動手,自己就要倒黴了。
他需要與自己的手下商議,可當時他的幾個心腹,除了長孫無忌等人之外,剩下的人還不在京城,比如他最重要的兩個謀士,房玄齡與杜如晦,都被貶謫到了外地。
當時李世民需要這兩人的幫助,因此就選擇把他們兩人給帶回來,可沒想到,這兩人竟然還猶豫了,這就讓李世民心裏更加不滿,他就直接把刀給尉遲敬德,讓他親自去找這兩人,如果這兩人不回來的話,就當場把他們給殺掉。
這個命令確實很殘忍,李世民起碼是動了殺心,幸好這兩人還是回來了,他們也聯手幫助李世民謀劃好了一切,成爲李世民上位的大功臣,那麼令人不解的是,爲何他們兩人一開始猶豫了,導致李世民差點要把他們倆給殺掉呢?
首先,這倆人如果猶豫,就表示他們倆人還有可能對李世民造成威脅,因爲李世民讓人去請他們,傻子都知道李世民打算要做什麼,如果這兩人泄露出去,那李世民這次的政變就沒戲了。
如果這倆人真不打算要參與,李世民也必須要除掉他們,防止祕密被泄露出去,這就是政治鬥爭的殘酷,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否則自己就會失敗。
房玄齡與杜如晦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正是靠着他們兩人的努力,才幫助國家打造了強盛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對於這兩人也是非常信任,可問題是,他們兩人爲何會猶豫呢?
其實當初李建成想要打壓李世民,就必須要先把有威脅的人給除掉,李世民手下不少的人都受到了排擠,其中像房玄齡與杜如晦,就成爲重點打壓的對象,被貶謫到了外地去做事,這就已經看出來,他們倆人在李世民的勢力中充當着極爲關鍵的角色。
如果他們倆人威脅不大,李建成就沒必要這麼做了,而且李建成肯定早就開始收買一些人,這倆人要是不夠忠心的話,也早就被收買了,不會被李建成打壓。
他們倆人會產生猶豫,其實也是他們二人的計策,因爲李世民自己都很猶豫,他都不確定能不能打贏,否則就沒必要商議這麼久了,況且他能發動政變成功,也是有着運氣的因素,當時如果不是各方面的運氣都很好,他早就被李建成的手下給滅掉了。
這完全就是冒險,無論你怎麼策劃,勝算都是很低的,房杜倆人都很精明,他們能看出雙方的差距,會存在着一些隱憂也很正常,況且李世民叫他們回去,也沒有給一個明確的態度,他到底是打算要堅決幹,還是自己不確定,仍然有着僥倖心理,這點房杜倆人都不太理解,沒弄清楚情況,就貿然回去,這就可能給自己帶來極大的災難。
因此二人決定刺激下李世民,讓他下定決心,心無旁騖。
李世民也明白這倆人的擔憂,因此他讓敬德親自去,就是爲了要表明自己的態度,這倆人的忠心是沒問題的,李世民也不見得是真打算要殺他們,可不擺明了態度,很難叫別人放開了去做什麼事情。
李世民對於人心的利用,確實是非常到位,房杜倆人回來,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但這場政變,仍然存在着極大的變故,無論再怎麼籌劃,執行的時候一些意外因素是無法避免的。
李世民倒是明白這點,因此他繼續親自上陣去處理這些事情,李世民這個人就是喜歡親力親爲,他這一生充滿着無數的冒險舉動,這次他又賭對了,因爲房杜倆人應該慶幸,他們這次提前回來是選對了,玄武門政變,實際等於唐朝的二次建國,李世民當政之後,對於國內的官僚體系進行了一番改革。
高祖時期的很多舊臣,都先後被清除出去,這也讓房杜倆人都得到了很多機會,他們才能在朝廷中成爲宰相。
其實李世民對於手下的這些功臣,還是非常不錯的,他在位的時候,這些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人,都得到了榮華富貴,而像尉遲敬德這類的親信,更是超越了不少唐朝的開國功臣。
因此這場冒險博弈,確實對他們的仕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房杜倆人的忠心與能力,李世民肯定要重用他們,自然就不會隨意把他們殺掉。
當初估計也是沒辦法了,才動了這個心思,可他後來還是對這倆人相當不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