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悠悠華夏五千年,
歷史上湧現過無數英雄豪傑,
其中也不乏許多巾幗英雄,
今天就和詩詞君一起
看看她們的風采吧
婦 好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是商王武丁的王后。
據歷史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
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獨立的小國。
除此之外,在商朝那個迷信的時代,婦好還善於占卜,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連武丁都忌憚她幾分。
花木蘭
據傳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爲尚書。唐代追封爲"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壯的詩。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
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字不但在我國家喻戶曉,而且由於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
外媒賦詩稱讚"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冼夫人
冼夫人,又稱冼太、嶺南聖母,公元522年農曆11月24曰出生在古高涼地區(今廣東省茂名境內),死於公元602年正月十八曰。享年八十。
她的一生,順應人民的要求和願望,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爲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促進廣東南部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
冼夫人,生於梁死於隋,身歷三朝,距今十五個世紀,她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刻在中國人民心中,被陳、隋皇朝敕封爲“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死後諡封爲“誠敬夫人”。
後來,又被明太祖和清朝同治皇帝分別諡封爲“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國成立後,被周恩來總理譽爲“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她以崇高的品德和堅強的毅力,順歷史潮流而動,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永遠爲人民所崇敬、所歌頌。
詠冼廟
蘇軾
馮冼古烈婦,翁媼國於茲。
策勳梁武后,開府隋文時。
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錦繖平積亂,犀渠破餘疑。
廟貌空復存,碑版漫無辭。
我欲作銘志,慰此父老思。
遺民不可問,僂句莫予欺。
犦牲菌雞卜,我當一訪之。
銅鼓壺盧笙,歌此送迎詩。
平陽公主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
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
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爲妻。這位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謀略出衆,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
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淵起兵的消息傳來,平陽公主隨即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
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
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勢如破竹,連續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
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裏,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爲“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爲“娘子軍”。
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爲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
二十五史·舊唐書
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並在長安,遣使密召之。
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後患,爲計若何?”
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爲計矣。”紹即間行赴太原。
公主乃歸鄠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
公主掠地至無裝備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衆,得兵七萬人。
公主令間使以聞,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遣紹將數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
時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會於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
京城平,封爲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於他主。
穆桂英
穆桂英是明代小說《楊家將傳》中的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穆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爲婿,歸於宋營。
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
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爲羣衆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梁紅玉
梁紅玉,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
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貧戰亂流離京口爲營妓。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爲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爲韓的正妻。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勳,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爲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
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
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爲屋。”
與金軍,僞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
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衆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
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詠梁紅玉
林伯渠
南渡江山底事傳,扶危定傾賴紅顏。
朝端和議紛無主,江上敵騎去復還。
軍艦爭前揚子險,英姿煥發鼓聲喧。
光榮一戰垂青史,若個鬚眉愧爾賢。
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爲二品誥命夫人。
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讚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讚,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爲"忠貞侯"。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裏,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爲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
崇禎皇帝御賜詩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蜀錦徵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
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憑將箕帚掃匈奴,一派歡聲動地呼。
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金縷曲》
錢枚
明季西川禍,自秦中飛來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賊膽聞風先墮,早料理夔巫平妥。應念軍門無將略,念家山只怕荊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蠻中遺像誰傳播?想沙場弓刀列隊,指揮高座。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雲鬟婀娜。更飛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颯爽,論題名愧殺寧南左。軍國恨,尚眉鎖。
中國女性的優秀品質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蹟卻很少爲世人所知。
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鬚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蹟可歌可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